这几份报告有几个关键的信息。
首先,Kr的阶层,社会壁垒很高。
各种垄断就不说了,编制不到3%的录取率就相当可怕。
年轻人宁愿打游戏,走电竞职业化这条路,希望都比读书要高,起码有个拼头。
所以说Kr的职业选手在世界上排名都很高。
别人是真的把这个当饭碗。
不像其他国家的人,实在不行还还可以去做别的,大部分是玩票性质。
有天赋的拼一拼,没天赋的随便打打就转行了。
能与之相比较的应该是星作本部在上沪办的青训基地。
那里的人除了博出路,同时也是热爱。
星作提供了这个土壤,让许多种子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
殷晓龙也是看到这份调研报告以后才后知后觉的明白了,电竞化背后真正的逻辑链条。
玩家-业余高手-职业选手-电竞比赛-赞助商冠名付费-玩家收看比赛。
一整个闭环。
殷晓龙认为,他之前的东家石磊可能都没搞明白这个链条,只知道电竞比赛很赚钱,然后偏执的让他去做竞技游戏,办竞技比赛。
但这份报告,在每个环节上都调查的相当清楚,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有条。
不清楚背后的链条逻辑,一昧的让他搞竞技,最后殷晓龙只搞出来一个四不像。
他是真的不擅长这个东西。
殷晓龙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设计了一个类MMO类型的游戏。
他大部分的想法都是自己想的,还会参照星作最近上的一款同类型MMO,也就是《地下城与勇士》这款游戏。
怎么说呢。
殷晓龙觉得苏晟主刀的《地下城与勇士》,真的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元素了。
他近半年来废寝忘食,一边准备新游戏项目,一边拆解《地下城与勇士》。
光是拆解和学习,殷晓龙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殷晓龙连过年都没回去,大年三十儿也就跟家里人打了半个小时视频,熬夜干。
如此拼命的对自己施行时间剥夺,睡眠剥夺,几个兄弟们都劝他可以缓一缓。
但殷晓龙知道,他没有时间可以缓。
作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款游戏,必须要一炮而红。
为此,他需要反复打磨游戏的质量。
《DNF》作为一款2D游戏,把横版能开发的玩法都开发到了极致。
殷晓龙觉得这款游戏的艺术成分很高,是很多类型游戏的集大成之作。
他的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参照了《DNF》。
除了这份叫《关于电竞化在未来游戏市场的分析报告》以外,U盘里面还有许多信息对殷晓龙的启发很大。
这在游戏设计上能够给他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就比如说,Kr的付费率非常非常高,可以接近90%。
而且他们很喜欢数值游戏,对于花钱买战斗力的玩法接受度很高。
因为是一个超级快节奏的社会,连睡觉都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去刷。
这个东西实际上颠覆了殷晓龙的认知。
“还会有这样的玩家?”
他一直觉得,让玩家从钱包里拿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需要一个度量,这个度量很难把握。
逼的狠了,玩家要骂人。
如果付费道具提升不大,玩家又不愿意付费,游戏项目就会死。
氪金项目越多,挨骂几率越大。
殷晓龙之前也向老东家石磊反映过这种问题,但石磊给他的回答是:
别看他们说了什么,看他们有没有真的充钱。
从付费率上,真的实打实的赚到了钱。
殷晓龙也就没细想,以为是口嫌体正直那种概念。
但实际上现在他反应过来了。
举例子,如果一个付费道具,有的玩家能接受,有的玩家无法接受。
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经济实力考量的。
而能接受的玩家始终是少数。
他们买了,我不买,那就要落后。
这相当于被逼着氪金了。
Kr的市场,玩家们更多的是希望多出点氪金项目。
只要不是太贵,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是愿意付费的。
他们只要爽。
玩得爽>一切设计。
哪怕氪金呢。
氪点。
不花什么钱。
“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市场。”
殷晓龙思考了一下。
他觉得他也可以让自己的项目出海。
现在好像就有很多游戏厂商都两手运营,一手国内一手国外。
赚两拨人的钱。
原来是这么来的。
殷晓龙觉得他可以根据不同的国情,做出一些不同的设计调整。
但就像调研报告上说的那样,版本平衡,各种礼包道具还是要一视同仁,否则对比落差感会让玩家感到劝退。
就比如说,殷晓龙这次准备的MMO。
MMO原本就是休闲游戏的一种。
但如果单纯是MMO的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