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神经元融合与重置(1 / 2)

微型机甲所使用的,是最新一代的神经元感应操控技术。这种技术摒弃了以前那种,使用命令键盘,输入操控指令的古老方法。使机甲操控者的意图可以更快,更精准得被机甲执行。

人类自身的躯体,很多时候跟机械真的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比如,人体如果想要完成一个抬手的动作。那么首先就必须由大脑发出这样的一个指令,这个指令以生物电的形式,通过密布人类全身的大大小小的神经,传递到需要来执行这个命令的部位,手臂。然后在这些生物电的刺激下,最终完成抬手这样一个动作。

看起来,举手这个动作非常简单。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完成,甚至很多时候,这个动作都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仅仅是条件反射都可以做到。但只有真正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生物学家,才会明白这个动作到底是复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大脑所发出来的,是“举手”这样一个单个的命令吗?当然不可能。实际上,大脑一次性所下达的,是一系列数量多达数百亿的命令。这么多的命令的目标,每一个所应对的都是那个区域内的单个细胞。肌肉的细胞,皮肤的细胞,手部筋细胞,骨骼细胞……所有这个

区域的身体部件所组成的细胞,都会收到相应的生物电命令。而这些命令组合起来,才能真正完成“举手”这样一个动作。

所以,人体才是精密到极致的机器!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复杂的命令下达,与命令组合的过程,人类在生产制造类人型机甲的时候,真的可以完全模仿出来吗?答案是否定的。

姑且不论,人体的制造技术是否能够让机甲精密到人体本身这样的程度。单单是那个要在瞬间完成数百亿个单任务分解的中央处理器,就不是可以简单实现的。

更何况,刚才举得例子只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只需要动用到人体很小部分的举手动作。其他诸如奔跑,跳跃……这样会需要全身配合的动作,拆解开来会形成多少个命令?千亿还是万亿?

更复杂的格斗组合技能呢!

之前主流的键盘输入操作技术,其实也是完全模仿人体的一种尝试。人类科学家在机甲中预置命令,提前将动作套路以键盘命令的形式,存储在机甲的中央处理器中。机甲操控者就利用这些预置好的命令,让机甲实现他所需要的动作。

就好像以前某个游戏的操作那样,输入a是出拳,输入b是出脚,而连续输入左,下

,右,下,左同时按下a,就可以控制游戏人物施展一个超必杀。机甲键盘命令操作系统所使用的,也同样是这样的原理。

这样的操作系统有着极大的不便。首先,技术人员预置的命令一定要够多,毕竟机甲无论是用于战斗还是用于生产,所需要面临的情况可远不止游戏中那一点点的套路。如果预置的命令不够,很多动作无法实现,很容易造成各种非战斗性瘫痪或者是生产事故。

可是,预置的命令如果过多的话,又会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负担。无论是记忆量,还是熟悉的过程,甚至是使用中的组合过程,所需要投入的学习的精力会成倍得增长。对脑容量不是很大的人来说,再增长一倍的命令数量,简直比下油锅还要可怕。

其次,就是应激反应效率的问题。这方面对于战斗中的军用型号,或者是发生突然状况的民用型号,影响更是明显。

每一个机甲动作,都必须要经历操作者发现情况,在脑子组合合适的动作变化,思考实现该变化需要的命令组合,在键盘上输入相应的命令,命令通过中央处理器使机甲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一个复杂而有低效的过程。

所以,当神经元感应操作系统,

这个颠覆性的技术被发明出来,并成功运用到微型机甲上的时候。人类对机甲的有效使用,也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

只要机甲内的操控者身着神经元感应服,然后做出需要的动作。微型机甲立刻就能同步实现相应的动作,这样的效率变化对于机甲来说,完全就是颠覆性的。

神经元感应操作系统一个动作的应激反应效率,相比以前的键盘式输入快了十倍都不止。

这完全是因为,神经元感应操作系统完全摒弃了“命令”这样的操作理念,而是直接感应大脑对身体部件发出的生物电指令,然后通过神经元感应服将指令原封不动得传递给微型机甲,随后由微型机甲来执行。

换句话说,这一套新系统的核心概念,就是将整个微型机甲,当做是一个被放大了的人类躯体,用来执行人类大脑的命令而已。

所以,作为人类身体与机甲外壳之间的联系纽带,神经元感应的准确性,自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每一架机甲的神经元感应系统,对于感应强度都有着一个最大阈值和最低阈值的区间。在这个阈值之间的神经元强度,就会得到最精确的执行。而强度一旦高于最大阈值或者是低于最低阈值,那么做

出的动作虽然还是会被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偏差。

并且,这种超出极限的数值,还会对神经元系统的固有阈值产生一定的冲击。当数值冲破极限,导致阈值崩塌,更会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