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了魏国,把三晋完全收入囊中,中原北部大局已定。现在,剩下的对手也只有楚国了,秦王便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付楚国上面。
近些年来,秦国在北方用兵,楚国乘机也制造了许多麻烦。本来,楚国答应向秦国献出长沙以西土地,但很快又违背约定,他们对南郡不断地渗透,甚至还出兵多次骚扰。
南郡是秦昭王时占领的楚国鄢郢之地,在这里楚国贵族盘根错节,楚国民众也不服秦国的统治。趁着秦国在北方用兵,他们便在暗中蠢蠢欲动……
秦王派太守腾坐镇南郡,就是要稳住那里的局势。
太守腾深入了解南郡情况,发现当地民众桀骜不驯,各县、道官吏又尸位素餐。在南郡这里,秦国的法度律令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他向所属各县、道告示说:
古时候,民众各有乡俗,他们的利益及好恶不同,有的不便于民众,还会有害于国家。因此,圣王制定法度来矫正民心,去掉他们的邪僻行为,消除他们的恶劣风俗。法度律令不够完备,民众便多有诈巧,所以下达补充命令。凡法律命令,用来教导民众,去掉他们的邪僻行为,消除他们的恶劣风俗,从而使他们达到善良。如今,法度律令已经完备,而官吏、民众不肯遵照执行,乡俗淫佚之民作乱不止。这是废弃君主之明法,助长邪僻淫佚的暴民,这对国家非常有害,也不便于教化民众。因此,我修订法度律令、田令,作为申明法令的文告下达,让官吏明确发布,使官吏、民众明确知晓,不要导致违法犯罪。现在,我将派人到各地巡视观察,检举弹劾不遵从命令的,使他们各当其罪。
太守腾的告示传达下去,又派出人员巡视考察,对官吏进行甄别,分为良吏与恶吏。良吏能明习法度律令,做好负责的公事,为人廉洁忠诚,能够顾全大局,主动辅佐上司,不去搬弄是非;而恶吏就是良吏的反面。经过一番整顿,南郡的情况有所改善。官吏们将《为吏之道》书于竹简,随时随地来对照检查。有人还编了成相歌辞来诵读歌唱:
凡治事,敢为固;
遏私谋,画局陈棋以为助;
小人收心,不敢空谈恐见恶。
凡率民,表以身;
表以身,民将望表以至真;
表若不正,民心将移乃难亲。
……
新郑暴动被镇压之后,韩王安受牵连缢吊而死。秦王又迁徙昌平君于郢地,把他安顿到韩王安住处,让太守腾对他进行监管。
昌平君就是楚公子熊启,他是楚考烈王熊完的庶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时,娶秦昭襄王女儿,生下了熊启。熊完在春申君帮助下逃回了楚国,便把熊启母子抛弃了。熊启在秦国宫廷长大,与秦王嬴政的关系密切。在嫪毒之乱中,熊启奉秦王之命带兵平息了叛乱,因功被封为昌平君。
但是,毕竟熊启是楚公子,秦王对他也有所疑虑,并没有多么重用他。在这一年内,楚考烈王熊完去世。此后,熊启对父亲的怨恨也渐渐地淡化了。人说血浓于水,也真是这样的。随着岁月流逝,昌平君感情的天平开始逐步向楚国倾斜起来。秦王不断出兵攻打楚国,昌平君心里多有不满,有时便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于是,秦王对他心生怨恨,最后竟把他迁到郢地,让太守腾监管起来。
昌平君迁到郢地,很容易产生故国之思。秦国统治下的南郡,楚人的地位非常低,处处受到秦人的欺负。因此,楚人不服秦人统治,也经常有人起来反抗,图谋收复旧土。负刍立为楚王后,王贲出兵攻打楚国,攻占了十余座城邑。负刍提拔项燕为大将,重新整顿兵马,联络了南郡的楚人,曾偷袭南郡的衙署。也就在这时,昌平君乘着混乱投到了项燕军中,宣告与秦国彻底决裂。
楚国出兵袭击南郡,彻底地激怒了秦王。在灭亡魏国后,秦王立即召来将领们,商讨攻打楚国的事宜。
李信在攻打燕国期间英勇善战,很得到秦王的赏识。秦王扫视左右将领,最后把目光停在李信身上。
秦王问:“寡人要攻打楚国,请将军估计一下,需要用多少兵马?”
李信不假思索,马上回答说:“不过用二十万兵马。”
秦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向老将王翦询问。
王翦沉吟片刻,然后说:“以臣下看来,没有六十万兵马不行。”
秦王感慨说:“王将军果然老了,似乎有些胆怯了。李将军年轻勇敢,还是他说的有道理。”
于是,不听王翦的意见,任命李信为大将,任命蒙武为副将,让他们率领二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
王翦的意见不被采纳,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推脱自己身体有病,提出回故乡频阳养老,秦王也同意了。
这时,楚都迁往寿春已多年,秦国的东郡、颍川郡、南阳郡、南郡与楚国接壤,两国兵马沿着汝水对峙着。李信打算突破楚军的防线,兵分两路向北进发,攻占楚国的城邑,围歼楚军的主力,进而攻打楚都寿春。
得到秦军来攻的消息,楚王负刍召来项燕,商量迎战秦军的对策。
楚王说:“听说李信作战非常勇猛,本王拨给你二十万兵马,务必阻止秦军的进攻,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