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2(2 / 4)

兄弟之手。

至于在扬州出任守、相的外州名士,比如豫章太守华歆(青州平原),会稽太守王朗(徐州东海)等人,也分别遭遇过孙策的迫害。

华歆曾被威胁“金鼓响振,玉石俱焚”;

王朗干脆被打得“辗转江海”,险些毙命。

王朗被迫投降孙策以后,从曲阿县渡江逃北,竟然“积年乃至”…

要知道,曲阿县就在长江沿岸,过了江就是徐州广陵郡。

孙策肇基之初,曾禁止麾下士人亡归北国(见《徐奕传》),王朗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徐奕字季才,(徐州)东莞人也。避难江东,孙策礼命之。(徐)奕改姓名,微服还本郡。

摘自《魏书之徐奕传》

太祖表征之,(王)朗自曲阿辗转江海,积年乃至。

摘自《魏书之王朗传》

赤壁之战前(208),王朗、华歆已经在曹营混得风生水起。

华歆做到了侍中、尚书;

王朗则入司空幕府为参军,成了曹操的心腹。

不难想象,在这种尴尬微妙的情况下,孙权如果投降曹操,会是什么下场。

是以,在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都想多了:

与刘备情况大同小异,实际上,孙权除了与曹磕到底之外,别无退路。

但在这个时空中,情况同样迥异。

其1,赵旻是孙权亡兄孙策的好基友;

其2,赵旻最心爱的小老婆香妹子,同样是孙权最疼爱的小妹子;

其3,赵旻的老丈母娘、孙权的亲娘,也就是吴老夫人,如今还在世。

综上所述,退1万步讲,孙权投降赵旻之后,赵旻非但不会加害孙权,反而1定会保江东孙氏满门富贵。

吕范之所以心里没底,主要原因便在于此。

如果自家主公没有抵抗之意,吕范就算抵抗意志再坚决,又有何用?

这就与岳飞岳王爷1般无2。

用几句话来概括此事,就是:

与孙权关系亲近、又曾为孙权兜过底的赵旻,如今已得益州、将得荆州,1旦其人将兵锋指向江东,那么…江东何去何从?

刘备1方,实则面临相同问题。

在此情况之下,代表孙权、刘备两方的两大重臣,心照不宣、而又干脆利落地统1了思想:

无论如何,皆应坚决抵抗赵旻,决不后退半分!

在汉末的2重君主观之下,他们2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毫无问题。

因为,这是3杯吐然诺、5岳倒为轻的汉末3国;这是重义轻生、亡躯殉节的忠义时代;这是知遇之恩、以死相报的英雄舞台。

这里既是英雄诞生的沃土,也是英雄谢幕的绝唱。

【作者题外话】:孙坚夫妇虽出身于江南,却发迹于江北。按《孙破虏传》,传主破虏将军孙坚早年相继担任过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3县皆属徐州);

孙坚之后又跟随朱儁北上镇压黄巾,以至其麾下的元从将领,如程普(幽州右北平)、韩当(幽州辽西)等多为北人。

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孙)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吴书孙破虏传》

孙坚死后,孙贲、孙策相继依附袁术。袁术牧扬州时,将治所设于江北(因为江南有汉廷任免的正牌州牧刘繇),因此孙策集团的元从成员,多来自徐州与扬州江北(9江、庐江2郡尤多),此即东吴“淮泗集团”的雏形。

由于孙坚父子长期旅居江北,因此孙策率部返乡时,竟出现了“百姓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的吊诡状况。田余庆在《孙吴建国的道路》1文中,称“江东人视(孙策)为外来异类”,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就是弃城而逃),窜伏山草。--《江表传》

孙坚早年曾被乡人视作“轻狡”。这1含有严重贬义的词汇亦被用于形容吕布。方诗铭认为“轻狡”是强盗行径的隐喻,按照孙坚“甚惭恨”的反应来看,方老的论断应该与事实出入不大。

吴氏亲戚嫌(孙)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吴书妃嫔传》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魏书吕布传》

另按孙坚死后,未能归葬故乡(吴郡富春),反而葬于曲阿的记载来看,他在老家的形象大约不甚理想。这也是孙策、吴太妃安葬孙坚之后,并未返回故乡,而是北上徐州,旅居广陵江都的重要原因。

这才有了吕范救吴老夫人之事。

时太妃在江都,(孙)策遣(吕)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吕)范为袁氏觇候(密探),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吴书吕范传》

按彼时的历史背景,吴太妃作为客居徐州的人质,处境堪忧,若无吕范相救,恐有性命之虞。因为陶谦并非善类,他曾因私怨遣兵追杀曹操之父曹嵩,铸成血仇。

徐州牧陶谦素怨(曹)嵩子(曹)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应奉传-附应劭传》

换言之,吕范对孙策兄弟可谓恩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