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10(2 / 3)

城军营收拢残卒,而是应该率残卒径直冲出黎阳城北城门。

所以,6将加眭元进,为自己犯下的致命错误,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兵卒们被惇哥率军击溃、甚至近乎于全歼的情况下,6将即便齐上,也根本不是性情刚烈、且已经开了无双的惇哥对手。

惇哥手中长矛如毒蛇吐信1般,1枪1个,6续将这6将挑落马下。

这可怜的龙套6人组、外加1个黎阳守将眭元进,虽然在官渡之战后苟活两年,却终究未逃过领盒饭的宿命。

因开无双而上头的惇哥,在将这7人6续枭首之后,方才想起那些被自己杀到4散奔逃的溃卒。

值得注意的1点是:

惇哥、渊哥及仁哥3人是奇袭!

换言之,若让这些溃卒逃出黎阳城,这3人就必须不管不顾黎阳城,赶在这些溃卒之前尽速赶到魏郡内黄城,继续奇袭内黄城。

否则…

这3人哪里还有奇袭可言?

渐渐冷静下来的惇哥,1念及此…登时惊出1身冷汗。

而这时,便体现出来渊哥的价值!

因为溃兵溃逃的方向,当然是与惇哥行进方向相异的东城门…

而东城门处,正是早已开了无双的渊哥!

渊哥率剩余的4部4千余名部曲,结牡阵刚刚杀尽东城门处的守卒,其人正觉意犹未尽之时…

那些送牛奶的…啊呸!那些溃卒便主动撞到了渊哥的枪口上!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渊哥大喜之下,便率军1拥而上!

正所谓兵熊熊1个,将熊熊1窝;

又所谓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

这1幕,恰如农药中那些抢着补残血小兵1刀之人的所作所为。

所以…

这些残血小兵…啊呸!溃卒的命运便不难想象。

如是般,1场歼灭战,就此拉开序幕。

要知道,黎阳城守卒,外加袁绍遣来、准备奇袭白马城的援军,足足有近5万之众!

即便溃卒可能不会想到逃往内黄城,惇哥、渊哥及仁哥也不能放走太多溃卒。

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便是尽可能多的杀伤这些溃卒。

但仅凭渊哥,还远远不够!

同1时间,很快便反应过来的惇哥,在率军歼灭北城军营中的溃卒之后,便第1时间率自己部曲向东杀去。

饶是如此,惇哥心中仍焦急万分,唯恐残卒冲出黎阳城、向内黄城守卒报信。

万幸…

还有1个始终处于无双觉醒状态之下的仁哥。

仁哥早已听到自北城传来的喊杀之声,于是,其人果断改变策略。

【作者题外话】: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李治绝对是最被低估的1代明君之1。

没有李治,就没有中古到近古、科举取士替代门阀评级的过渡。

没有李治,更不可能有开元盛世(李治做为李隆基的爷爷,这似乎是废话……)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按《武宣皇后传》记载,董卓谋逆,曹操“微服避难”,结果被袁术谎称“已经遇害”,导致留在洛阳的曹氏亲戚,人心惶惶,纷纷打算逃回老家。

彼时还是小妾的卞氏,对众人分析了1番道理,制止了骚乱。

(卞)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曹操)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魏书后妃传》

当然,从“卞氏与太祖左右俱在洛阳”的记载,不难看出,上节提到的夏侯惇、曹纯、曹洪等人,其实也是其中的1份子,只不过已经跟随曹操先行1步了。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3国演义》的名句,将曹操的奸险卑鄙,刻画得入木3分。

其实此话也并非纯粹的杜撰,史源出自东晋学者孙盛的《杂记》,原文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杂记》

至于演绎作品中杂揉进的“中牟县令陈宫私放曹贼”便是很典型的小说家之言了。

因为中牟县在成皋县以东,距离陈留1步之遥。

曹操不可能半路折回中牟西边的成皋,这相当于自寻死路。

且陈宫投曹当在初平2年(191),彼时(189)尚未登场。

实际的时间顺序,是曹操于成皋县杀人在先,于中牟县被捕在后。

曹操与吕伯奢1家的血腥冲突,史源极多,可知确有其事。

被杀的吕伯奢1家,从记载来看,无疑是当地豪族。因为吕家可以“豢养宾客”,绝非寻常门第。

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王沈《魏书》

实际以曹操的权门子弟身份,也不可能结交布衣白丁。

按王沈《魏书》,曹操“手刃数人”;按郭颁《世语》,曹操“连斩8人”。

乍1看似乎曹操是个绝世高手,关羽吕布所不及也。

太祖手刃击杀数人。--王沈《魏书》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8人而去。--《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