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三肃然的脸色,像是有急事的样子,一见元博便不停地使眼色。 元博了然,却是先摆手让崔三稍待,而后转头对韩商说道:“刺杀阿史那和牺牲公主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太子战败,内阁决议和亲,朝廷应对突厥进犯的懦弱与无力方式,已然引起了巨大的民心动荡。尤其是在燕云之地,数十万百姓陷入战火,朝廷却畏首畏尾,毫无作为。” “太子的威严尽失,民心涣散。在此等情况下,太子要挽回颓势,只能铤而走险。阿史那若遇刺身亡,突厥五部必会陷入动乱。占领燕云十三镇的大军必退,则危机可解。杀一个人,便可夺回失地,太子岂会不做?” “第二,想要成功刺杀阿史那的前提,得先有机会接近他,将他引出草原。但要做到这点,显然很难。正好遇上内阁建言和亲,便给了太子一个契机。他知道阿史那要在云州迎娶公主,便以苦肉之计先诱导公主顺从,中途再让红衣人伺机带走公主,接近阿史那。而我们若毫无察觉,就只会带着一个假替身送往台州。” “行刺阿史那不论成败,公主都是必死。红衣人不会再把公主救回来,甚至会在行刺得手之后,立马就杀死公主。” 韩商愕然道:“为何?如果行刺成功,为何还要杀死公主?” 元博冷笑道:“因为公主若死在云州,便可说成是突厥人临阵背弃和亲协议,杀死了公主。传到朝中,必会引起臣民愤慨。届时,太子登高一呼,再打着为公主复仇,驱逐侵略的旗号,号召万民支持。如此家仇国恨之下,民心必然空前凝聚,大燕军士气由衰转盛,可挽回颓势。” 韩商脸色微变道:“按照大帅的意思,太子此计,不论成败,都已抱有必杀公主之心?行刺阿史那若成功,红衣人会马上杀死公主,说成是突厥人先杀公主,后有红衣人出手复仇!若失败,公主也得死,以给太子凝聚民心制造理由,挽回战败的民心之失?” “是的!公主只是接近阿史那的工具,已然是必死之局。” “这...太子怎会如此...公主殿下虽不是与他一奶同胞,但也是同父异母的亲妹妹啊...” 元博微叹道:“那又如何?皇家本就薄情,你还道他会顾及亲情?加上正值陛下昏迷,这是太子建立威严,夺取民心和权势的最好机会。岂会让一次战败,而功亏一篑?” 韩商默然。 元博再次微叹后,也不再多言,随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如今我们只能尽力追回公主,希望她还能平安。至于太子,自有内阁与国法定论。你去吧!按本座说的做,准备三千兵马,于城外待命。” 说完,便对崔三使了使眼色,策马入城。 来到幽州行宫中。 元博对外宣称公主得了风寒,将原本侍奉的太监和宫女都撤走,换上了白羽卫的医官陪护,以掩饰萧玥儿已经失踪的事实。 行宫的一处偏殿中,三人聚首。 崔三拱手道:“头儿,事情已经查清楚。根据幽州的暗卫首领所说,军器监四大司首,其中两人已身亡,包括荀济与另外一人。但余下两名,倒是留下了性命,且已经暗中送往京城。” 元博微讶,道:“送往了京城?那为何我见不到人,也收不到任何消息。” “那首领说,是...寺卿拦住了他们,并带走了那两人。还嘱咐说除非你到了幽州,不然不可对你透露任何消息。” 崔三正色道。 元博脸色忽而暗沉,居然是万宗德暗中截下了军器监存活的两大司首? 他为何要如此做? 不想让元博得知军械的走向? 元博深沉不已,思虑了半晌后,道:“罢了,此事待回到京城,我再当面向先生询问。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从红衣人手中夺回公主。” 许君卿秀眉浅蹙,道:“红衣人带走公主,先行一步赶到云州。若得以入城,即便不杀阿史那,只需在城中杀死公主,太子的计策便可得逞。毕竟他主要的目的是,以公主之死,凝聚民心。至于行刺阿史那成功与否,恐怕都只是其次。我们追上去,红衣人执意不交出公主,我们又能怎样?” 元博沉思,稍顿后才道:“那倒未必!如果能让他手中的真公主变成的假的,红衣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真的变成假的?”许君卿颇感疑惑。 元博点头道:“对!队伍在我们手中,换言之,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公主还在幽州。我们只需先发布消息说,公主抱恙,暂且留守幽州休养。那么,红衣人便不可能带着公主先进云州城。” 崔三眼前一亮,道:“我们先发布消息,说公主暂时不去云州。如果红衣人再带着另外一个公主去见阿史那,那便是假的!是这个意思吗?头儿。” 元博轻笑,不语而默认,道:“君卿,崔三,你们暂且留在幽州。记住,一定要瞒住公主失踪的消息,任何人不可接近公主的寝室。然后发布公主身体抱恙的消息,我与韩商带人去追赶红衣人。” 两人同时点头。 等到元博正要离开时之时,许君卿补了一句:“等等...红衣人不好对付,你多加小心,保重自己...” 元博回头一笑,“知道了。” 便走出了偏殿外。 城外。 韩商已然整备了三千兵马,余下的两千则入城,守在行宫周边。 元博与韩商稍作筹谋之后,便朝红衣人此前远去方向,急行军而去。 红衣大判官带着从京城来的三千禁军以及数百红衣卫,如此大的阵仗,踪迹不难追寻。 大军离开的次日,幽州行宫在许君卿和崔三的运筹下,发布了公主伤寒,推迟行程的消息。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