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治国有方(1 / 2)

刘邦对吕雉说道:“若你有这份觉悟,吕家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吕雉淡淡地说:“好啊,那我们就看看,掌权以后的皇帝是否能对得起她的贤德。”

吕家人确实太跳了,她死了以后吕家便覆灭,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吕家若真的安分守己,什么也不管,难道就能保全了不成?

邓家谨守本分,自然构不成威胁,但从邓绥临朝摄政的那一天起,邓家就没有任何退路了。

等邓绥死了,邓家有两个结局,好一点的话家族衰落,从此退出大汉的权贵圈子,最差的就是如吕家一样。

但无论如何,邓家都不可能在太后死后依旧保持过去的荣光。

刘秀点了点头,赞道:“邓家家风不错,若邓氏没有干政,也堪称贤妇了。”

他喜欢阴丽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立阴丽华为后,但他再爱阴丽华,也不接受她的母族在他死后干政。

他选定的继承人能力不俗,外戚影响不了什么,但谁能保证以后的皇帝也是如此呢?

邓绥神色平静,说道:“邓家以军功起家,但传至今日,早就没有可以建功立业的子弟,若是依靠我得到富贵,就不要想摆外戚的架子。”

历来跋扈的外戚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她再明白不过了,只有约束外戚,才是真正出于长远考虑。

低调但保全自身和高调但秋后蚂蚱,怎么看都是前者要好一些。

和帝说道:“若邓绥在政事上也如此贤惠,那就更好了。”

邓绥见识不凡,但这不意味着她的治国水平也一样优秀,他对这方面还是比较担心的。

【虽然有大臣嚷嚷着让邓绥还政于皇帝,但事实证明,邓绥不知比皇帝强了多少。面对连年不断的各种天灾,邓绥忧心不已,每当听到百姓遇上饥荒,夜晚便会难以入眠,不仅多次开粮仓赈济百姓,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并将土地赐给无家可归的贫民,其中就包括上林苑和广成苑的土地,这些都是汉朝的皇家宫苑,还会削减自己的生活用度,以此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我们现在有南水北调,调动南方的水资源援助北方,而东汉时也有南粮北调,邓绥调动扬州的粮食送到北方部分地区。元初六年,会稽郡爆发瘟疫,情况十分严重,邓绥派出宫中太医为百姓们诊治,百姓死去,还会为他们准备棺木。在古代,底层百姓遇上瘟疫,很难得到有效的救治,一旦身死,有家人还好,没家人只能胡乱掩埋,更不用说棺材了,既拯救了生人,又带给死者安宁和体面。】

文帝微微笑道:“她倒是爱民如子。”

他这话并不是出于阴阳怪气,而是真心的,一个爱民如子的太后,他不认为对方会败家。

若邓绥真的能匡扶大汉江山,他也不会在乎那些干政的事情,反正权力迟早会回到刘家人手中,邓绥不过是代为掌管而已。

刘彻见自己的上林苑被送出去,啧了一声,但也没说什么。

大汉遇上一连串的天灾,正是倒霉的时候,他又怎么会计较一个宫苑呢?

和帝面容舒缓开来,神色也肉眼可见地放松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邓绥还是很有本事的嘛!若她能一直头脑清醒,那天灾似乎也不足为惧了。

嬴政疑惑地说:“南水北调?这该怎么调?”

想要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看来后世底蕴颇为丰厚,能够支撑这听上去就很浩大的工程。

【邓绥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和提倡节俭,她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花费,譬如各种珍奇的食物和衣服,省下了数千万的钱财,就连郡国上贡的东西都要减去一半,就连宗庙的供奉都会适时俭省。或许这就是太后之间的区别,有的太后纵容外戚干政,对母族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还要加以包庇,有的太后约束娘家,不许他们胡作非为,从不会包庇他们的罪行。】

【有的太后奢靡无度,滥用权力,治国一塌糊涂,但有的太后却能做到节俭朴素,忧国忧民。那些品行低下的太后,我们自然要加以批判,但如邓绥这样出色的太后,我们也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在我看来,那些嚷嚷着太后乱政招致天谴的大臣们就很没意思,难道邓绥做了什么不法的事情么?从邓绥的所作所为来看,若她是真正的皇帝,毫无疑问会是一位明君,偏偏因为性别招致了许多毫无道理的非议,实在不该。】

长孙皇后赞同地说:“是啊,就算要责备女子,也得有确实的证据才对,和熹皇后劳苦功高,怎能随意诋毁?”

对于女子干政,她并没有一味反对,毕竟她自己也曾与李世民谈论过朝政。

若后妃贤德,能在政事上辅佐帝王,难道不可以加以褒奖么?

卫子夫面容平淡,心里却是羡慕的。

她并非羡慕邓绥可以临朝摄政,她只是羡慕邓绥可以不讨好皇帝,随心所欲地施展自己的抱负。

身为后宫妇人,究竟是该将身家性命托付于随时可以变心的皇帝,还是该手握权力,不仰仗任何人?

虽然她只能选择前者,但后者才是她想要却得不到的。

【邓绥平日里行事节俭,对百姓还是比较慷慨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