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的看客比较清醒,知道真有的话,也轮不到自己去领赏。
那些造假商早把钱领走了……
反观这篇文章,真称得上是“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
哪里是声明,分明是一篇讨敌檄文啊。
被鸡场联合诉讼、让万人失业、令骗子横行、最后使香江男人身高被霓虹人比下去,《财经新闻》简直罪大恶极!
尤其是《信报》的确在11月,就已经提醒过香江民众,警惕假鸡蛋骗局。
而你《财经新闻》,明显是蹭热度,11月你特么还叫《明报晚报》呢。
哦对了,金镛哪里是不做评价?
这是刻意打击报复啊,《信报》的专栏让他难堪,为了个人情绪,连媒体基本的良心都不讲了?
相比于普通读者们的义愤填膺,报业人士仿佛被当头重锤!
小报们无所谓,反正就是凑热闹、蹭热点,不在乎公信力。
下场的大报就很难堪了。
值得庆幸的是,多数大报只是单纯喷人,并未对“人造鸡蛋”是否存在做出定论。
大家心里有数,《信报》在上个月就关注此事,敢搞悬赏,一定是有底气的。
不然惨遭打脸,那林山止这些年累积的声誉还要不要了?
更令报业同行们关注的是这篇文章的笔者。
结尾处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本报记者伊莲娜,一个是文字编辑暮归林……
伊莲娜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洋人记者。
暮归林?
这是哪号人物?
就当同行们对此人产生好奇时,“暮归林”正在通过电话,给交易所的周常下达指令。
“重仓吃进五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