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六,林如海发信来京。
一封给荣国府,一封给贾母,还有一封,因为要保持儒家严父的形象,没给黛玉,而是专门给贾琏的,说已经是从扬州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卸任,如今正在途中。
就在贾琏收信的第二日,上午,三皇子出现在太常寺官衙中。
这位朝野皆知的贤皇子正经的差事是国史馆总裁,不过在此之外,他不仅在户部挂着郎中的头衔,还有内务府的差事一并在管。
贾琏听他的名声的时候,倒比见他的面要多,也不知道这位今个是来视察公务还是别的。
因为前几年火烧帝陵的事情,一连死了两位王子,于是忽然间,朝野上下就掀起了夺嫡的风声。其中风头就大的,当然就是太子与三皇子,至于其余从帝陵火中生还的皇子,也是不可小觑。
贾琏对此其实是不想牵扯的……虽说现在说这话,好像是为时已晚?
但他总还记得,上面还有个雍隆皇帝和太上皇。那皇帝可是个真狠人,夺嫡不成,直接就学唐太宗,如今本朝都已经有一位十七年的太上皇了,真个是古今罕见。
只要有雍隆皇帝在位一日,
正当贾琏一手撑着桌案胡思乱想间,却再听到三皇子出了太常寺正卿的署房,往这边来了。
虽然前面已经杀了一个龙子,但贾琏又没有发疯,别个三皇子好好的没招惹他,总不能再一刀攮过去,便忙是和署房内打混的两个笔贴式见礼接待了。
那三皇子年纪虽然和贾琏相仿,但自打出宫就混迹官场,行事堪称老练,带笑进来,先是坐了主位,然后发问道:“贾大人新到任上,对差事都熟悉了吗?”
“熟悉了。”
贾琏没有拽文说官话糊弄,倒是让正笑着的三皇子有些诧异。
“贾大人话说得这么满,我倒是要考教一二了,正好月底宫里有位老太妃过寿,该轮到内务府和咱们太常寺当差……”
三皇子做事确实老练,像个积年的吏员般洞察秋毫,几番问答之下,贾琏便有些难答了。
之前的大话还是草率了,太常寺的日录该多翻两下。
不过那三皇子还算满意,笑道:“贾大人上任不过这几日,已经是教我刮目相看,月底给老太妃过寿的时候,全靠你和这里正卿大人用心。”
贾琏自然是应承了,与两位笔贴式送三皇子出门。
这里还有一位太常寺少卿,三皇子就不去了,不过他也不忙着走,而是让贾琏再送一阵,同他出官衙。
于是,在两个笔贴式复杂的注视下,贾琏只好一路相送三皇子出来。
“说来,我和贾大人家中也有些瓜葛,家中妻子,正是那保龄侯夫妇的外甥女……”途中,三皇子说笑道。
贾琏支吾着应了。
他对这话可太熟悉了,当年八皇子就是这般拉关系,现在就差也脱口而出一句‘世兄’。
送了三皇子,贾琏回转,继续到了自个署房里混迹。
不过没多久,太常寺正卿就打发了人过来,让贾琏准备一下,过几日去内务府商谈给老太妃过寿的事宜。
可别说,到时候内务府交接的人是三皇子……贾琏心中冒出这个想法,不过还是应了。
下午,贾琏这边终于稍稍忙了一些,打发了人去到带着两个笔贴式并主簿张如圭查漏补缺。
就这般忙碌间,突兀的,太子也出现在了太常寺官衙中。
倒是一个接着一个。
这位按照常例巡视了太常寺一周,见到贾琏,先是咳了两句,然后在两个笔贴式更加复杂的眼神中,笑问道:“贾大人离京多年,可贵的是我见着居然没有生疏…这里差事都熟悉了吗?”
贾琏这次回道:“应该差不多了。”
太子点点头,没再说别的话,巡视完太常寺便是离去。
第二日,因为宫里老太妃过寿的事,另一位太常寺少卿被正卿主官打发去户部要钱,苦着脸出差去了,一天都不见回来。
贾琏昨个忙了一阵,今个倒是清闲了一些,散值后回程,便琢磨着顺道往薛家来。
当初薛姨妈举家住进荣国府,只是想接着国公府的门第帮女儿宝钗选秀,如今宝钗进宫去了,薛姨妈也就搬了出来,收拾原本的家业。
在京中地界,薛家的门户相当低调,虽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但可惜家中紫薇舍人薛公过世后,没什么人出仕,立不起门阀,门上只普通挂着‘薛府’二字。
贾琏进门,薛家的薛蟠不在,这位虽然因前面在陕青省混了功绩,加了户部的主事头衔,但依旧还是走商,这一趟得年底才能回京。
于是只薛姨妈开门接待贾琏。
贾琏也是见宫里太妃过寿,太常寺这边只打打下手,内务府那边才是打头,立完项后就要花钱如流水,这才顺路来薛家只会一声。
薛家也是皇商,那些银子也能经过薛家的手。
那先机可太重要了,只早一刻都是如此,薛姨妈听得大喜,连忙发话要好生款待贾琏。
不过贾琏只是顺路说一声的事罢了,还要回府,便是推脱掉了。
——
就在贾琏在京中晃晃荡荡当值的时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