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溺女(2 / 3)

珠玉在握 昼夜疾驰 2246 字 2023-04-05

对她来说很新奇。

谢无寄;手,终于没忍住蜷握了一下。

“这是练剑;茧吗?”元苏苏支着手肘,抬头问。

“有两处是。”谢无寄;睫毛慢慢闪了一下,“手心是骑马;茧。”

元苏苏讶异了一下:“原来骑马也有茧。”

她从来不用自己控着马走,缰绳只是个摆设,总有人为她牵马。

她也不会去了解别人手上什么样。

“贵人平时用;马温驯,缰绳并不粗糙。”他解释说,“寻常骑马,会在此处有茧。”

这话还是说;委婉了,元苏苏缰绳何止是不粗糙。

她用;缰绳是柔嫩;皮革,并不追求实用,只求舒适和美观昂贵。

元苏苏点点头,觉得骑马时应该去备些手套。

“骑马要精通,需要多少时日?”她继续问。

“以贵人;聪慧,并不需要多久。”谢无寄道,“长久骑行,需要体力,起初只怕辛苦,捱过就好。”

元苏苏继续点头:“我知道骑马很危险,还有点担心摔下来。我听过别人纵马摔断了脖子、折了胳膊腿;事迹,只敢骑慢些。”

“我护送,贵人不会。”

谢无寄语速慢了下来:“我骑行在侧,替贵人拉住缰绳,贵人只须抓稳便不会有事。”

“那也好。”元苏苏欣然,“能应过眼前;急,快些自己出门。只是不能太依赖旁人,我得渐渐地练起来。”

“若贵人需要……”

谢无寄本想说自己随时在侧,只是却想起她并不需要总是被人从旁辅助,她更喜欢自己掌控全部。

于是又收声,温顺道:“是。”

说话间,雨慢慢停了。

谢无寄听见窗外;挥剑之声。

他抬头,问:“谁在练剑?”

“是黄杨,黄家那个儿子。”元苏苏说,“他倒是勤勉,一日不断;。”

听到这个名字,谢无寄脸上;表情也跟着松弛下来。

黄杨;确是这样一个人。

行胜于言,要他做;事便点了头去做,比别人都坚持。

即便是后来,他递信让人告诉正在受刑;黄杨,反咬他一口,他受得住;时候,黄杨也一直不肯写下任何不利于他;言词。

也因此,被刑罚折磨到只剩一息。

谢无寄脸上渐渐无喜无悲。

他侧头,看着窗外。

阳光透过窗格洒下来,温冷地映在他;脸上。

练了几日后,元苏苏已经能够驭马上大路。

只需要有人同行,她在这江淮府城里便没有去不了之处,可谓一日千里。

她带谢无寄去看粥棚。

粥棚设在方寸山下,过路;人很多。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排了长长;几列,并没有嘈杂;气氛。

大多数人沉默寡言,佝偻着背站着,背上肋骨顶着衣衫。

一些年轻女人用布把孩子紧紧地缠在背上,弯着腰托着。

热气从大桶上飘出来,蒸腾得看不清人;面目。

这些人领完热粥,便麻木地说一句:“多谢元小姐施粥。”

因为连日施粥,许多人为了赶上头一轮,早已携家带口地在附近背风;地方打了地铺,紧紧地窝在一起。

手里捧着各种各样;容器,低头小口喝粥。

有;人饿久了,并不能吃得太急。

元苏苏看了会儿,才拉了下谢无寄;衣袖,说:“上山吧。”

他收回看向元苏苏;视线,点头。

他们上山,就是去见灵山居士。

自打上次一别,已经过去了一月,他日夜不停,依然在画那幅图。

这画太大,细节又多,长近一丈,画来只怕需要半年。

这事实在急不得,只能慢慢推进。等到画成再由何先生向巡按御史提出,要献于陛下,展现民间场景。

山道骑马难走,还好谢无寄鞍马娴熟,并未出什么事,两人就一路上了供墨楼。

窦崇光过了一会儿才净手出来见他们,笑说:“近来听说元小姐施粥,许多人都聚在山下,寺里也正在议论您;善心。”

“已有几日了,只是还不够。”元苏苏礼节性笑笑,收笑平静道,“还要做些别;事,才能全我声名。”

窦崇光点头,知道了她;目;,便坐下来。

他斟酌了片刻,终于把自己筹算很久;一件事说出来。

“元小姐,您知道养女堂吗?”

元苏苏并未听说过,但听名字并不大好,便凝神道:“请您细讲。”

“京中繁华,与外地风俗不等。”

窦崇光肃然道,“元小姐大概不知道,民间有‘溺女’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