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时期的人,他不认识战国时期的邹忌,自然也没看过《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本人看完之后眉头直皱。
他原话明明是“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后世人这不只是背差了一个地方啊。
以上两位谁也没考虑过曹刿本人的想法。
曹刿:…………
我曹刿,清清白白做人,从不和人比美!
该事件的另一位主角鲁庄公:咳咳咳!
忍住,不能笑!
【另外还有这样的:有朋自远方来,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鞭数十,驱之别院。】8
孔子门生们下意识望向老师住的方向。
可惜天色太晚,他们没去叨扰,看不到老师现在的表情。
孔子的弟子看不到孔子的反应,孟子的弟子倒是看到孟子的反应。
只见孟子捋着胡须连连点头:
“很有趣。”
弟子们不解,这样胡乱篡改圣贤之作,怎么还能称赞一句有趣?
孟子却飒然一笑:
“后世人人可习字读书,说明文风之盛。做学问,就是要百花齐放才好。且,若非后世之人生活无忧,又哪会有闲心去折腾这些东西呢?这才是我等追求的‘天下大同’啊!”
弟子这才恍然,纷纷起身作揖拜服。
是他们境界还不够,思想还远远不如老师通透。
圣贤们思想境界很高,可惜后世酸儒们做不到。把儒家经典《孔孟》奉为圭臬的酸腐儒生们差点被气死,指着天幕破口大骂。
222不痛不痒,继续往下盘点。
嗯?是不是漏了什么?
最后两句的作者沈复:在圣贤面前,在下不配拥有姓名,请不要在意我。
【实际上有朋自远方来是串烧中的常客了,他还经常会搭配其他内容,诸如: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9
汉家天子看着原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嘴角一抽。
好端端增加他们汉朝气势的话语,怎么给人改成这样了?不过人家孔子都没发话,他们也不好提意见。
算了算了。
儒生们刚刚才气了一波,很快又开始第二波生气了。
这个说书人太过了,看他的穿着打扮显然也是读书人,怎么如此不尊重先贤典籍?更可恶的是他恐怕还是当着孔夫子的面说的,不知道夫子会气成什么样。
一米九的孔夫子本人现在在干什么呢?他在奋笔疾书把这些搭配抄下来。
“明日拿去和弟子们赏析一番。”
孔子对夫人说道。
夫人:“……这有什么好赏析的?”
孔子:“如此诙谐的词句,便于初学者记忆。若搭配文字教导他人,或许能使人记忆犹新,让授课成果事半功倍。”
夫人恍然大悟。
【如果说上面这几句还有可能是后人为了好玩硬凑的,那么下面这一句就绝对是背着背着不小心给背混了,希望原作者们谅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10
写《出师表》的诸葛丞相:……
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
什么都没写却莫名其妙感觉自己被骂了的“先帝”刘备:……
尚未成就大业的刘备对着注解左看右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他如今还没认识诸葛亮,也不知道自己会生个叫刘禅的儿子,所以也只能把疑惑压在心里。
季汉后主刘禅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下。
他昨天才拿到这封《出师表》,正是记忆最深刻的时候。顾不得别的,赶紧翻出来看了一眼,确定自己没有记错。
刘禅的表情渐渐呆滞。
我爹被骂了,我该怎么办?可是人家不是故意骂的,只是背书背岔了。
咦,等一下,为什么后人要背《出师表》啊?
好问题,孔明也想知道。
他总有种不祥的预感,别不是自己这次出征有去无回,所以一封表文成绝响吧?
然而222完全没有解释的意思。
反正这些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都有,自己看吧。虽然电视剧一旬才更新两集,要看完整部得42旬,也就是一年零两个月……
是时候让古人也体会一下追更的痛苦了!
【作为中学生必备古文,《出师表》和《岳阳楼记》还算好的。最容易记混的其实是白居易的大作《琵琶行》,学生们经常背着背着又背回了上一段,然后反复循环,怎么都背不完。】
白居易淡定地喝了一口茶:哦,这次换琵琶行了?
喝完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大晚上喝茶干什么?不想睡觉了?赶紧又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