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偷袭(1 / 2)

布衣天命 墨斗先生 1048 字 11个月前

等到城外官军吃饱喝足之后,刘调羹又差人从贼赃之中,拿出十几万两白银,在官军之中着实洒了一波银雨。

平均每个士卒,能领到二两银子,每个军官,少则十两,多则千余两。反正这些银子,都是梁元柱在城内劫掠的贼赃,他刘调羹花起来也不心疼。

大把银子撒出去,效果着实显著。若是你现在去问城外的官兵,赵京仕是哪个。

估计那官兵会啐你一脸,不屑道:“谁知道赵京仕是哪个兔崽子,他们现在只认巡抚刘调羹刘大人。”

收拢了一波军心,刘调羹随即选派八千精锐,入得武昌城,把守四城城墙,维持城内秩序。

另外又派遣两万官兵,向西驻守在武昌城西十里处的武家坡,同时下达封杀令。禁止南北三十里范围内所有向西的道路,封锁官兵收复武昌的消息。

同时派遣探马向西打探贼兵消息,每半个时辰回报一次。若有违逆,严惩不贷。剩余所有官兵,立即登船,听后进一步安排。

一番安排,看得旁人云里雾里。甚至有些人请战,出击追击贼兵,都被刘调羹严厉斥责,甚至放言,擅自出城击贼者,杀无赦。

做完这一切,刘调羹思索一番,自觉没有什么漏洞之后,这才带着诸军官回到了巡抚衙门。

到了晚间,西城南城先后传来回报。车梦瑶麾下大将黄元功,沈斯栋一前一后率部归降。

刘调羹闻之,喜不自胜,亲自出巡抚衙门迎接两位降将。

看着刘调羹一左一右拉着两个降将的胳膊,三人一同进入衙门的场景,谁能想到就在半个月前,这两人还驱使武昌城中百姓,拼死进攻楚王府,以至于整个武昌百姓为之一空。

当夜刘调羹在巡抚衙门偏房内设宴,招待官军各级将领以及两个降将。宴席上,推杯换盏,喝酒猜拳,好似过年一般。

安永淳喝了两杯酒,只感觉这酒没啥滋味,再看左右,人人喝得烂醉如泥,哪还有人注意自己,于是起身默默退出了酒局。

走到外间,深秋的凉风吹到脸上,吹走了安永淳仅有的几分醉意。抚摸着一旁的梁柱,朱红的梁柱上,满是刀劈的痕迹。

目光转向衙门口的长街上,原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大街上,人影寥落,仅剩的几盏孤灯,在这漆黑的夜幕中显得萧索。

在回望身后灯火通明,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的场景,安永淳压低声音骂了一句:“这都是他娘的什么世道。”

到了夜半时分,酒宴散去。刘调羹喝得烂醉如泥,被两三个仆从搀扶着进了后院,口中嚷嚷着,还要再来三杯。

等进了后院卧房,旁人撤去,只剩下一名久伴多年的老仆相伴,刘调羹豁然起身,眼中哪还有半分醉意。

“长伯,都走了么?”

长伯反应平常,好似司空见惯一般,道:“会老爷,都走了。”

“嗯。”刘调羹点点头,“准备笔墨纸砚,我要尽快上奏朝廷。”

自从武昌城破,刘调羹避难楚王府以来,他便于朝廷失去了联系。一直到了现在,恐怕朝廷上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说不定朝廷还以为他已经战死,新任的湖广巡抚就在路上。故而他必须尽快上奏朝廷。

一来为自己请功,让朝廷知道自己不仅没死,甚至他还救下楚藩,收复武昌,堵住朝廷对他不利的安排,比如重新认命巡抚,撤销他的职权等。

二来也是为武昌丢失推脱责任。刘调羹能从一阶七品知县,一路做到正二品巡抚大员,对人心的把控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自然知道先入为主的重要性。现在时机虽然已经略有些迟了,但不管怎么说,都要让朝廷听到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让朝中之人说什么是什么。

涂涂改改,等写完之后,已经过了子时。刘调羹将刚刚写好的奏折吹干,合起来递给一旁的老仆,吩咐道:“交给可靠之人,八百里加急,务必五日内送到京师。”

“是。”

等老仆走后,刘调羹犹觉不够,于是再次伏在桌案上,给自己的同科,座师,好友各自去信一封,托他们在朝中给自己多多美言,这才放下心来。

武昌潘家湾附近。

深秋的夜里寒冷刺骨,浓重的露水,在枯黄的干草上凝结,晶莹剔透。地面上,尸体横七竖八地纷繁错杂,官兵,梁军,随军民夫,乃至战马,骡子相互交错,层层叠叠。

原本流淌的鲜血早已凝固,混合着泥土,露水,干草,显得乌黑发臭。整个夜空之中,处处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之气。

不时传来几声虚弱而绝望的叫声,在漆黑寂静的夜幕中传得老远,听得令人毛骨悚然。

在这层层叠叠的尸体之后,不足三十步的地方,是一道临时用大车围起来的车墙。而车墙的前面,则是一道足有半人深的壕沟。

在车墙之后,巡逻的官兵成群结队地四下走动,随时观察着夜幕之中的任何动作。而在这些巡逻官兵的背后,则是无数的疲惫的官兵。

由于根本没时间砍伐树木,搭建营垒,这些官兵只能抱着兵器,席地而睡。浓重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裹在身上,被冰冷秋风一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