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也直入正题:
“齐国贵族庶民何?”
齐国富庶,行商者甚多。商人重利,一般为了赚取钱财也不太管黎庶死活。
秦王现在就是很担心,齐国也是个糟心的烂摊子。
这个问题的答案齐王建自己恐怕都不太清楚,所以即便张良一直跟着齐王套到了不少话,也不见得清楚这一。
秦王今日叫张良来询问,也只是随便问问。若张良不清楚,他再去信询问郦食其,可以让巴清商队的人前来回话。
没料到张良居然知道这件。
他这些日子虽然是跟着齐王建的,可齐王建并非单独出行。方十分看重排场,每每外出必然要带上一串的使臣和侍者。
使臣就不说了,侍者中有秦国安排的,也有齐王自己从齐国带的。张良同样从这些齐人中探听到了不少内容,自信应齐国相关的绝大多数问题。
齐地庶民的日子何,便在他的掌握之中。
张良带了几个小吏进来帮他拿文册,听完问题先告了一声罪。随后来到一个小吏身边,从他怀里抱着的一堆册子中取出一。
侍者将那递送到王上太子面前,请二位观阅。
张良则在君上翻看文册时脱稿解答:
“齐国境内庶民日子过得不错,因齐地重商,为了生产商品,需有大量庶民参制作。齐人因此耕田者占比偏低,工匠数量偏多,且有一些庶民干脆自己做起了小买卖。”
齐国贵族懒得压榨那民脂民膏,不把卖往六国的商品提个更高的价,那样有赚头。
相反的是,由于不少庶民从生产行业,他们的日常收入不少。庶民日子普遍过得不错,有钱什么买不到呢?
当然,这个不错也只和六国庶民比了。身是在庶民阶层里算的,换后世之人看来只会觉得他们依然泡在苦水里。
秦王政听罢陷入沉思。
扶苏回忆起了史记载:
“昔年齐桓公在位之,管仲任国相,以商术令齐人衣食丰足。管仲将国内的压力转至他国,靠吸血别国反哺庶民,实乃大。”
管仲干的情和后世欧洲不少国家差不多,赚外国人的钱,然后自家国民设置极高的社会福利。
可惜华夏自古以来就这么一个管子,旁人都没学到他的。齐国靠着吃管子的老,一直富庶到战国末年。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贩卖海盐。
内陆地区井盐和湖盐确实很多,井盐开采困难,湖盐大多地处西北。各国境内的盐产量不是特别够吃,尤其是在什么都缺的先秦时代。
你和他们说青海地区好多盐湖里的盐非常纯净,甚至都直接取来吃,不需要怎么加工提炼。没有用的,那地方绝大多数的诸侯国爪子都伸不过去。
中原各国是得靠杂质很多的盐来续命,甚至有庶民得用粪盐过日子——就是取用粪坑附近的土地,制出盐来。
齐国抓住了这个商机,以海盐高价销售去内陆。
反正大家平时吃的盐杂质也没少到哪里去,粗略提纯的海盐说不准更优质一些呢。
贩盐是个暴利的行业,齐国借此丰足了国库。国库不缺钱,自然不需要国民收太重的税。
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弄盐铁官营,盐掌控在官府手中。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中原各国出钱买盐了,所以提价的盐只销售自家百姓。
古代盐价居高不下,就是因为这个。
所谓“民不加赋而国足”,民众的赋税没有增加、国库的收入却很充足,靠的就是这种隐形的“盐税”,或者说“消费税”。
后世也有类似的东西,增值税就是。
只不过古代得靠生活必需品来赚取税收,后世却多是从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类商品下手。在这方面加税不会拖垮底层百姓,比古代那种情况要好上不少。
秦王政管仲的这种手段自然是心动的,奈何大秦好像没多少懂这个的人。
所幸术数家已经在培养了,商业也在放宽限制。搞术数和经商的多了,这方面的大迟早会冒出来。
秦王政看了一眼他家万的太子,怀疑扶苏其实也懂一。
扶苏露出了谦虚的微笑:
“天下一统后虽然没有其他国家供大秦吸血,这不是有西域吗?”
西域诸戎传来消息,说更遥远的西边有同样很强大的王朝。既然是强大的王朝,那不缺钱的吧?
把大秦子民的压力转嫁西方人,多好的选择呐。
以前齐国赚六国的钱,要被六国骂。一是大家千余年前多是同个先祖,二是离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