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携刘琦出潼关的事情,也很快的传到了河东。
而在河东,如今便是闻喜裴氏一家独大。
闻喜,位于郡治安邑的西北方向,濒临涑水。《水经》有云:『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即自县东北境发源,经董池陂,西南流过闻喜县东,又过安邑、猗氏、解县,最后注入蒲坂境内的张扬泽。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代改名为左邑县,据说汉武帝曾经北征匈奴至此,忽闻平定南越的捷报,欣喜若狂,才将县名改成了『闻喜』。
因为自黄河北岸直到闻喜之间,地面沉陷,原本是上古时代的一大湖泽,后来泽水逐渐干涸,唯留涑水、张扬泽等地,所以形成了闻喜周边方圆数百里的肥土沃田,户口繁盛,农业发达。
说到闻喜裴氏,就不得不提一棵树,柏树。
距闻喜县城东面五十里左右,于山麓之中生有一株巨大的柏树,无人知晓是何年何月所种,也不知这颗柏树经历了多少春秋寒暑,只是知道这柏树粗壮硕大,颇为神奇,然后便有裴氏表示,这个柏树是在周代开始,便是裴氏祖先栽种,故称之为『裴柏』……
当然,裴氏这样的举动还算是小儿科的了,只是说一颗柏树是他家的,像是大汉天子就说天下都是他家的了。
实际上么,裴氏定居河东,大体上是在东汉之初,裴氏原本不是河东的,是云中人,有一人裴遵,时为敦煌太守,从光武定陇蜀有功,始迁安邑,后来又有裴遵的曾孙裴晔,任度辽将军、并州刺史。
所以裴氏正式打出打出『裴柏』的招牌的时间,应该就是在裴遵之后,裴晔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之间。
历史上,裴氏仅仅凭裴遵和裴晔,也还不够分量,直至裴茂出任尚书令,相当于国家级别的组织部部长,掌握着全国官吏的升迁之后,河东裴氏才因此极大的繁盛起来,到了西晋之时,就已经成为了不弱于颍川荀、弘农杨等旧族的一等世家。
后来五胡乱华,裴氏因为『永嘉之乱』而各支分途,散布五方,后世就变成了五眷,逃到西边凉州的叫西眷,逃到辽东的叫东眷,没跑的叫中眷,南逃的叫做南来吴裴,最有意思的西眷后来有人扛不住了,后归河东,落足于解县洗马川——是为洗马眷……
如今裴氏祖先么,大体上可以上溯到裴遵或者裴晔,不仅仅是裴茂一支,但是为什么如今仅有裴茂一支繁盛,内掌宗族,外任仕途,在裴氏之中说一不二?
毕竟闻喜从东汉之初繁衍到现在,闻喜县城之中裴氏子弟也有不少,不仅仅是主眷,还有联宗、依附,以及奴从主姓的,为什么这些人当中就没有发展起来的?
因为二八定律。
甚至是一九定律。
从裴遵到裴晔,再到现在裴茂,主眷一支几乎把持了所有的上升空间,上至国家举孝廉,下至县乡小吏,人数虽然不足全裴氏的一成,但是其担任官职的人口数量却占了全族官吏的九成!
裴遵到裴晔,再到裴茂,以至于现在在斐潜手下任职的裴喜裴俊等人,就一定是超出裴氏上下数百人的杰出人才么?是iq超人还是eq拔群?有这个可能,但是不管是iq和eq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投了个好胎。
然后得到了好胎好前程的人会满足于现状么?
不会。
这些人会想要更好的。
因此,对于斐潜的持续关注,就成为了闻喜裴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当听闻了蔡氏怀孕的消息,让闻喜裴氏当中就几乎掀起了一个新高潮来……
原来裴氏以为骠骑将军斐潜是身体不行,所以才一直以来都没有嗣子繁衍,结果现在一看不是牛不行,是田不成啊!
太史慈出兵,更是刺激到了闻喜裴氏上下,许多裴氏族人纷纷赶到了裴茂之处,名义上说是来拜见请安,但是实际上都是表示了对于裴茂之前的一些政策的不满。
早知道……
早知道!
当年骠骑将军还是中郎将的时候,裴氏送了个旁支女过去给斐潜当小妾,然后也就如此而已了,现在『早知道』起来,自然是很多人拍大腿,恨不得当初送去的是自己家的女儿!
当初送过去的,自然是家道旁落,简单来说就是孤儿,父母死后托付给主眷寄养的,跟高档一些的商品货物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即便是不是当时送给斐潜,也自然会送给什么其他的人,作为联姻,或是作为奖励。
因此这样的旁支女,自然也就不可能会带来多少的回馈和帮助,这么多年来除非裴茂等人找上门去,也从来不跟闻喜裴氏主动联系。所以闻喜裴氏多少也有些尴尬,毕竟不管怎么说,老是去找骠骑大将军的小妾,是想要干啥?
如今太史慈带着刘琦东进,明显就是骠骑将军斐潜不满意曹操在荆州的所作所为,要和曹操掰一下手腕啊……
原先说什么骠骑将军斐潜人丁薄,后继空乏,现在看来不是不生,是不想生,真想要生的时候不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