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毛衣店(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833 字 2023-02-19

斤,一头羊怎么也有三五斤毛吧,这就是一钱银子;赚头啊。养十头,就是一两银子。” 普通人家精打细算,一两银子听着不多,也能多扯几匹布了。 再说了,这还是纯粹;羊毛,不是羊,今年收过,明年还能再收,羊奶能喝,羊崽子能卖,真不亏什么。 他越想越心动,口气也热切起来:“您老指点指点?” “养可以,甭多养,羊多了啃庄稼。”掌柜警告,“这玩意儿,还是从胡人那边买划算。” 小二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那就听您;,先养个两三头吧。” * 羊毛事业缓慢展开时,谢玄英迎来了八月最重要;工作。 ——主持府试。 考生考完县试变成童生,考完府试就获得了参与院试;资格,考完院试才算是广为人知;秀才。 作为正式科举前;预备考生,府试没有那么正式,出题人就是知府。 现场考,现场批,过程比较简单。 可作为科举;一部分,这也注定会决定很多人;命运。 谢玄英很重视教化工作,对于这场考试,也提前做了准备。 他出了五道大题:孝经一题、四书一题、策论一题、诗赋一题、书律一题。 这本来没什么,中规中矩,都是按照朝廷规定出;,但他想起当初巡视学校;感慨,想想,把这张考卷拿给了程丹若。 “你试着写写看,说不定能答上来。”他如是道。 程丹若心情复杂,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吐槽,还是感谢他看得起自己。 她才不想考试,可大学生;自尊心不允许她不战而逃,于是,要求他提前给出考试范围,复习两天再考。 谢玄英同意,和她说:“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一题,五经只考孝经。” 程丹若连夜补课。 她《孝经》只在女官考前背过,几年过去都不记得了,只能临时抱佛脚,再翻出来背一遍。 四书重翻了一遍,勉强回忆起七七八八。 点香,开考。 《孝经》是基础题,都是填空和释义,程丹若长舒口气,觉得稳了。 四书考;《孟子》,这篇比较长,她也不太熟,只能凭借文言文;功底写了简答题,填空则填了一个印象里长得差不多;。 策论;题还是孟子里;内容,“交邻国有道乎?”,翻译一下,就是“你认为该怎么和邻国交往呢”? 显而易见,这是专门为鞑靼和大夏;关系出;。 程丹若其实不大记得孟子是怎么说;了,但不要紧,众所周知,孟子;核心思想就是“仁义”,从这两点发挥就不会有错。 她;问题是文章写不工整,没有办法写出对仗;骈文,八股水平太差。 诗赋;题是《秋收》,凑了一首,律法则按照印象里读过;《大夏律》,写了判决。 但做完题,拒绝给他批改。 “我答得不好。”她有点懊悔没好好读书,“还是算了吧。” 谢玄英:“看看。” 程丹若:“答得不好。” 他认真道:“我保证不笑话你。你都没有正经学过八股文章,不会答很正常。” 她问:“那你为什么给我做?” 他犹豫了下,轻声道:“我总觉得,你可能想做。” 程丹若沉默了。 “我现在不看你;。”他提起茶壶,在纸上撒上水,污掉考题,“等这次府试考完,我一起看,好不好?” 她抿抿唇,微微点了点头。 - 八月中旬,府试。 一大早,童生们就陆续进了考场。他们全由当地;廪生担保,确保来历、家世和品性没有问题,才能参加。 考场就在衙门前面;一个院子,备好了桌椅笔墨。 等所有人进入考场,大门便被官兵把守。 考生们不安地交换眼神,心中都有些忐忑。但坐在最前面;白小郎,虽然岁数小些,可看着还算沉稳,没有东张西望。 很快,谢玄英进来了。 方才还聒噪;考场顿时一片寂静。 他习以为常,示意礼书下发答卷纸,然后掏出自己写好;题目:“诸位,记一下题目。” 没人动。 他闭上眼,默默吐出口气:“府试为期两日,今天考四书五经诗赋,明日靠策论和书律。汤师爷,你来念题。” 汤师爷弯腰接过试题。 谢玄英瞟了一圈下头;考生,很有自知之明地起身。 时至今日,还有参加会试;人把落榜;黑锅扣在他头上,府试还是避一避吧,大同;科考已经够差;了。 要是十一月;院试没几个能去,真不知道该如何交代。 念及此处,他又瞧了眼白小郎君,朝他微微笑了笑,权作鼓励,这才离去。 白小郎顿时挺直背脊,浑身直冒热汗。 娘亲!谢大人在看我! 怎么办?! 这府试怎么比县试难这么多?!! *** 《哀贫者冬》夏·无名氏 寒风吹得百草折,饥儿添冰却黏舌。 至今犹忆措夫人,织得毛衣万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