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这不是偏执,是自信
加州洛杉矶分校,陶轩之正在招待来自麻省跟牛津大学的哈维·古斯和詹姆斯·梅纳德跟张远堂三位数学家。
显然三位客人都是学术界大佬。
尤其是詹姆斯·梅纳德,因为其在解析数论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针对素数的研究,刚刚在三年前获得了菲尔兹奖。
再加上陶轩之也是曾经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之一,如果不是彼得·舒尔茨的话,他现在依然是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
所以这次见面规格很高,起码有两位菲尔兹奖得主。
四人今天聚在一起的原因则是最近哈维·古斯和詹姆斯·梅纳德近期在预发布网站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狄利克雷多项式大值估计新进展》。
用陶轩之的评价就是这篇论文在解析数论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证明黎曼猜想这条漫长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最重要的是,陶轩之认为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黎曼猜想问题上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同时还为黎曼猜想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工具跟思路。
毫无疑问这是极高的评价。哪怕目前这篇论文还在同行审议阶段。于是乾脆就把两位作者都请了过来。
张远堂则是因为他在素数研究方面的成果跟地位。这类数学家小范围内的讨论一直都有。毕竟大家见面还算方便。
刚刚四个人才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主要是陶轩之跟张远堂提出一些疑问,然后两位作者进行一些解释,甚至是修改。
比如第7节和第8节的中,63页引引用了一个之前并不不存在的方程,引理12.3
之前缺失了一个引用,突然出现的某个函数,没有在论文中定义,某个步骤缺少有效的理由·—..—·
好吧,看上去一些问题比较离谱,但用过电脑写论文的就知道,一些小瑕疵是难以避免的。
只要不是逻辑等级的错误,很多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数论方面的论文,往往需要反覆修改,这时候因为论文作者当时的状态,错漏几个公式其实很正常。
这也是许多论文审稿人会跟发布者反覆拉扯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基于这种科学范式的严谨性。
尤其是数学上,一般指出论文关键步骤存在伪证才算是质疑。指出这种小问题,就属于探讨。
就好像当初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时编辑部安排了六位审稿人,审稿期间发现了大量问题,好在大多是怀尔斯马上就能澄清的小问题,当然如果不能澄清的话那就是大问题了。
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其实也是一样,刚发布的时候很多问题,有人感觉没说清楚,需要做更细致的证明,这也是后来引起一些争议的原因。
总之理论数学就是这样,对于天赋要求奇高的原因之一。
数学允许数学家可以不考虑现实规律,自由去进行各种定义,甚至可以基于任何出发点来构建理论,只要逻辑自洽。
但同时又对证明过程严谨性要求极高。一点点逻辑上的冲突跟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理论被推翻。
「说到新的工具框架,就得提到乔喻了。对了,大家应该都知道乔喻,对吧?」
聊过了严肃的学术话题之后,张远堂把话题引到了乔喻身上。
另外三位大佬同时点了点头。
陶轩之就不用说了,21岁就能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这其中的含金量但凡对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情况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有多难。
最关键的是陶轩之的天赋从来都不基于某一个方向。
他在调和分析丶偏微分方程丶组合数学丶解析数论和表示论等领域有过诸多顶尖的研究。在十多个数学领域都有大师级的表现。
31岁拿到菲尔兹奖的时候,已经在各大数学期刊上发表过八十多篇极有分量的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证明了格林-陶定理。这也为针对李生素数猜想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轩之丶彼得·舒尔茨跟乔喻都是那种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数学天赋那种第一档的天才,自然会有关注。
「当然,彼得·舒尔茨给我发过邮件,专门提到了乔喻,他对这个少年很推崇。我也看过他的论文,怎麽说呢他是我见过思维最缜密的年轻数学家。」」
陶轩之评价了一句。
听到这个评价,另外两位数学家也点了点头,其实这个点头没什麽意义,并不代表认可,更多的是对这个评价的尊重。
张远堂笑了笑,说道:「不止是严谨,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非常天马行空。
真的,就好像刚才我说的,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如果他能成功的话,不但能整合现有研究数论的工具,更能将数论问题跟几何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我看过他的想法后认为他很有希望能成功。」
张远堂这番话,立刻让三人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
不管是整合现有研究数论的工具,还是将数论跟几何完全结合,这都可以说是数学界的重大突破。
尤其是后者。
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