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军大营之中,刘邦端坐在上首,此时,下首跪着一人,那人赫然便是刘骋的亲卫。原来,这名亲卫名叫吕马童。在项羽封王之后,吕马童因未被封官,心中早有不满,于是暗中联系刘邦,投靠了汉军。
刘骋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他深知吕马童的心思,便打算借此机会实施一次反间计。刘骋故意将范增留给自己的锦囊放在房间显眼之处。那锦囊上的原文为:“老臣已说服韩信投诚,望主公暂忍一时之辱,韩信大军将至,助我大楚转危为安。事成之后,我已答应韩信,张良等义士,共享富,贵平分。”
刘骋假意让吕马童去取锦囊,并告诉他:“此乃亚父范增临死前留予我的锦囊妙计,关乎我大楚之命运,是打败刘邦的关键。”吕马童领命而去,不出所料,他果然偷看了锦囊。项羽让他焚毁锦囊时,他思量再三,最终还是拿着锦囊,匆匆往刘邦大营而去。一路上,吕马童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自己的这一决定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上首的刘邦听完吕马童的叙述后,脸色阴沉,手中紧紧攥着那个锦囊,目光中透露出复杂的神色。他微微沉吟片刻,随后吩咐亲卫:“速速把萧何、陈平、夏侯婴,彭越等人叫来议事。”
亲卫得令,立刻转身快步走出营帐。刘邦则坐在那里,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心中思绪万千。这个锦囊带来的消息实在太过惊人,若韩信真的与楚军勾结,那局势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萧何、陈平、夏侯婴等人陆续来到了大营。他们看着刘邦凝重的神色和手中的锦囊,心中也都涌起一股不安的预感。
刘邦还未开口说事,营帐外却突然匆匆走进一名亲卫,神色间略显慌张。亲卫单膝跪地,恭敬地向刘邦禀报:“大王,刚刚有士兵来报,项庄乔装打扮,先是进了英布的营帐,而后又去了韩信营帐。
听到这消息,刘邦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仿佛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他的目光中满是疑虑与担忧,心中暗自揣测着项庄此举的意图。
账内一众文武大臣也一脸惊诧,又带点疑惑的看向刘邦,刘邦把所有消息叙述了一遍。
账内一众文武听刘邦叙述完所有消息后,惊诧之色更浓,疑惑也如乌云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萧何率先打破沉默,微微欠身道:“大王,此事颇为蹊跷。项庄乔装出入英布与韩信营帐,其目的难测。而那吕马童带来的锦囊消息,更是让局势扑朔迷离。”
陈平紧接着说道:“大王,如今我们需谨慎分析各方动向。项庄此举,或许是想拉拢英布与韩信,亦或是另有阴谋。那锦囊所言,若韩信真与楚军有勾结之嫌,我们当早做打算。”
夏侯婴也拱手道:“大王,不管情况如何,我们都应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刘邦沉思一会后,淡淡的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夏侯婴,你领左部兵马速速与英布后方军阵交换布防,一定要守好我们后方大营及粮草。夏侯婴闻言,神色一凛,拱手应道:“末将遵命!”随即转身走出营帐,着手安排兵马调动事宜。
刘邦又看向周勃,沉声道:“周勃,你的右部兵马与韩信前锋正营交换。”周勃同样拱手领命
接着刘邦又对一众文武道,中军要时刻注意左右两翼动向,做好防范。
萧何微微皱眉,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而陈平却是一记马屁拍道:“大王英明,此举甚为妥当。如此一来,即便英布与韩信真有异动,我们也可提前防范。
而此时,韩信和英布都是一脸愁容地坐在自己的营帐当中。他们手中捧着一封书信,信上仅有一句话:先沉住气,稳住刘邦,等决战关键时刻再倒戈。
两人看着这封书信,心中满是纠结。他们深知这是一个阳谋,无论这书信交不交给刘邦,刘邦都会对他们产生怀疑。
韩信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他明白,自己如今处于两难之地,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英布更是面色凝重,他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自己本就是降将,此刻更是坐立难安
还未做出决定的韩信和英布,正满心焦虑地思索着应对之策,却在此时接到了刘邦差人来宣布调换阵营的通知。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两人先是一怔,随后摇头苦笑。他们心中明白,该来的还是来了。这一通知无疑证实了刘邦对他们已经产生怀疑。
两人轻叹一声,将手中的书信放在一旁,着手安排调换营防之事。几十万的大军调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骋伫立城墙之上,遥望着远处刘邦阵营大军浩浩荡荡地进行调动。他心中明白,自己的反间计已然成功。曾经统兵三十万的韩信,如今被调到了侧翼,麾下仅余十万兵力。这一变动大大削弱了韩信的战力。原本韩信凭借着三十万前军,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如今兵力锐减,其作战能力和影响力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刘邦阵营虽拥兵七十万,然除韩信麾下十万七阶兵外,其余如英布等皆为五阶,或仅有少量六阶兵。刘邦之中军亦仅有少量七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