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孟若华想着宋惜的新衣也该做成了,就让珊瑚去把人请来。
不多会儿,宋惜与玉叶说笑着就到了青枫院。
一进屋,宋惜便笑盈盈的道谢,“二嫂给我的料子,已经让针线房做好了,我还想着要来谢谢二嫂呢。”
“那不值当的什么。”
孟若华欢喜的摆摆手,以前她给二夫人和宋恬也做过不少新衣,还没谁当面谢过她。
将人拉到矮榻上坐,吩咐玲珑去拿新做的茯苓糕、杏仁茶给宋惜,“这些都是自己做的,比外面买的要干净些。”
宋惜脸蛋微红,略带羞涩的说:“我来给二嫂道谢,倒给嫂嫂添麻烦了。”
“这算什么麻烦?做出来就是让人吃的,一会儿再给铭哥带上一份。”孟若华说道。
待宋惜吃了一块茯苓糕,喝了半盏杏仁茶,孟若华也不兜圈子,直接说道:“我想着王家这次是王尚书的生辰宴,咱家既然收了帖子,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当天肯定有不少品貌才情出众之人,正好也能结交一二。”
孟若华顿一顿觑着宋惜的反应,继续说道:“只是宴会上人多,也许会遇到一两个瞧不起人的。”
好在宋惜听完只怔了一息,待反应过来后就笑了起来,“我省得,也明白嫂子的心,已经用那两匹料子做了两套衣裙,替换的都有了。”
“知道你省心,嫂子也只是凭白叮嘱两句罢了。”孟若华把准备好的匣子拿了过来,“咱们府里的情况你自是看的清楚明白,许多事嫂子也是有心无力,任凭什么,咱们做小辈的只有听从的份。”
“我准备了几件首饰,都是没人见过的,你拿回去配衣裳戴。” 说着她便将朱红小匣子打开了,里面是一套金累丝镶珍珠的头面。
这套头面每一支钗环都是小小巧巧的,上面的珍珠也只有黄豆粒大小,价格不高特别适合小姑娘佩戴。而且宋惜年纪小,眉清目秀乖乖巧巧的,压不住太奢华贵重的首饰。
宋惜见了连连摆手,“嫂子,这个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嫂子主动带她出门,还送来新衣料让她做了新衣,她已经很感激了,万不能再要别的了。
“贵重谈不上,怕是四妹嫌弃吧?”孟若华浅浅一笑,随意拨弄了一下。
宋惜惊得连忙站起了身,局促的摆着手,“不是嫌弃,不是嫌弃,是真心觉得让嫂子太破费了。”
孟若华将人拉回榻上,“这真不值什么银钱。”
以往她只顾着讨好二夫人与宋辰安,甚至对宋恬也多有纵容,对府中其他人向来不关注。自她重新活过来后,冷眼瞧着府中众人,也发现许多之前忽略的人与事。
比如,宋惜年纪虽小却很懂分寸。带她出去赴宴,送完衣料送首饰,又何尝不是试探!
如果她和宋恬一般想要攀高枝嫁高门,那她就不必再关注宋惜了。如果能嫁进高门,那就不需要她的帮助,如果嫁不进去,肯定也看不上她的帮助。
她将匣子推了过去,“四妹不嫌弃就收好,在我这也是白放着。”
宋惜细细打量了一番孟若华的神情,发现她确实是真心实意,“让二嫂破费了,不仅给我衣料连首饰都准备好了。”她的笑容里带着羞涩,还是不习惯别人对她这么好。
在府里,除了姨娘和五弟,再也没有别人关心她了。她最近也好好想了一遍,二嫂对她好应该是有所求的。如果是想用她的婚事给二哥铺路,那二嫂的示好未免有点太早了。她才十二岁,至少还要三年才能成亲。
除了这个,她就再也想不出有什么值得别人关注利用了。
宋惜的眉头微微蹙起,二哥不是两三个月都不宿在青枫院了吗?
孟若华不知宋惜的想法,见她收下了便不再提及王家宴会的事。
又说笑了几句,宋惜看着日头要告辞,让珊瑚把匣子放进了食盒,又装了两盘糕点,一路把宋惜送了回去。
第二日一大早,珊瑚就进屋禀告,说是二老爷又宿在了孙姨娘的荷院。
孟若华眉尾轻挑,从铜镜中看了过去,就见珊瑚坚定的点了点头。
二老爷有两个姨娘,一个是孙姨娘,另一个是胡姨娘。胡姨娘早些年生了一个男孩,比宋辰安只小两岁,取名牧安。宋牧安聪明伶俐,书读得好诗写的也好,很受宋昌的喜欢,但凡带着宋辰安出席的宴会诗会,必定也要叫上宋牧安。在外不明所以的人,只当宋家有两个嫡子,甚至夸奖宋牧安的更多些。
就这样一直到了十二岁那年,在一次宴会中,他竟然落水了。
捞上来后说是喝醉了酒,失足落了下去,偏偏身边还没有跟着小厮。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此事便只好作罢。从那以后,胡姨娘就消沉了下去,每日诵经抄经,鲜少出现在人前。
孙姨娘在宋牧安去世前就进府了,进府后也安分守己恪守规矩,在宋惜出生前过的还算不错,二夫人也很少磋磨她。后来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后,情况才变了。
前些年,宋昌知道后还会和二夫人吵,后来发现吵的厉害了,孙姨娘就会被罚的更厉害。如此这般,宋昌就渐渐冷淡了孙姨娘,府里的日子才安稳了不少。
因此宋昌回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