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死亡”(1 / 1)

饥饿的鸟 流窜做客 682 字 1个月前

读张贤亮先生的第一本书叫《习惯死亡》,当时是受着书名的冷色调吸引的我。人过了三十,对于死,或多或少的幻想过。真的,如今社会,意外太多了,简直防不胜防,对于死我从不避讳去谈它,对于它真实的存在是每个人要具体去面对的事。

这本小说不怎么好读,原因是你找不出该有的故事情节,它完全是心事化的,意识化的,心理化的,抽象化的。先生写他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同情,对时代思想某个阶段偏离人性的呐喊,个人在集体活动中被孤立的仿徨!先生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浸透在忧伤之中,那是时代的忧伤,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忧伤,是空怀大智却生存在一个价值观颠倒的世界里的忧伤。太多太多的忧伤,以至于忧伤至死的心理悲剧,因此先生的思想一直在“死亡”边缘徘徊,思考,挣扎。

我喜欢先生的书,喜欢他内心深处的桀骜和对人生成熟的思想意象,只要去读了他的书,你会走进一个别样的世界,那个世界虽然苦难深重,精神却时刻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有种虽死而犹生的感觉。

我文化程度不高,学历也有限,只是喜欢读书而已,要说先生书中的世界,就算真正的评论家也只是发现一二,我所写的只代表个人的想法和感触。我很想写出很好的文章来缅怀先生,但是我实在浅薄得很。先生已经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他人性的光辉永垂不朽。

先生在宁夏创立的镇北堡影视城是他遗留的立体式的文化艺术作品,我也曾多次走进里面感受过他的匠心独运,以及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独特感受。不得不说先生对西北地理文化的独特认识以及思考,浸润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他将西北苍凉的风土人情变成了真金白银,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

通过他的作品让我学到了好多,不论内心的滋养还是对世界的认知,都让我有了质的升华。我以前是很浮躁的一个人,也比较情绪化,做事有头无尾,想到什么做什么,往往精力废掉了不少,却事倍功半,毫无意义。自从读了先生的书,我的心得到了安宁,或许这是我与先生的缘分吧,但无比遗憾,如今只能对着先生的遗作怀念先生了。假如时间还会倒流,我一定当面拜见先生,才能让我将现实中的先生和他虚构中的世界连接起来,更好地认知先生。先生留给我们思考的世界太宏大了,是现在的我无法真正理解的,可我愿意花时间去慢慢理解。

一个喜欢锲而不舍去做一件事的人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以前不懂,现在懂了。人生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都做得好,做好一件事并将这件事做到为人类的大事业,正如先生这般,也是人生无憾。先生无疑是伟大的人,伟大的人类灵魂的摆渡人。

先生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是一部好看的小说,探讨了爱情、婚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下对人生产生的影响。我觉得先生的书不论放在任何背景下,都能显示出其光辉,永不过时,因为先生思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我想,不论怎样,人都要为心而活,怎样的心境造就怎样的人生命运。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也应该是男人,既然世界除了男人就是女人,那么,人的情感世界就会有无尽的苦恼和悲剧。人无法逃离感情这个范畴,既然无法逃离,那么就要勇于面对。

先生对女人的认知,多少让我领略了一切存在的艺术。作为老百姓,普通人,没有太多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但选择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非常重要。毕竟,人只能是一辈子,至于下辈子做什么,那也是下一世的事,等到了那个世界再说那个世界的规矩,今天的世界,我至少要为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