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轻轻洒落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驱散了些许夜的寒意,逸轩府的庭院中,众人早已集结完毕,准备开启新一天紧张且充满希望的灾后重建工作。逸轩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坚定而有力,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乡亲们,昨日大家齐心协力,已经让受灾的房屋有了新模样,今日咱们继续加油,争取让更多的人家能早日安心住回自己的屋子。”话语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响亮的回应声,大家士气高昂,迫不及待地朝着受灾村子走去。
工匠们依旧是主力军,他们分成几个小队,分别前往不同的受灾户家中。那支由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带领的队伍,来到了李大爷家。李大爷家的屋子在水灾中受损极为严重,几乎半面墙都塌了,屋顶也破了好几个大洞。老工匠仔细查看了一番后,指挥着工匠们先从根基开始加固,他一边拿着工具比划着,一边说道:“这根基不稳,房子就算修好了也经不住折腾,咱们得把这底下的石头重新铺排好,再灌上水泥砂浆,让它牢牢扎根在土里。”工匠们听了,立刻动手干了起来,有的去搬石头,有的搅拌水泥砂浆,配合得十分默契。
另一边,年轻一些的工匠们在刘婶家忙着修缮屋顶。他们把那些被水泡坏的木梁小心地拆卸下来,换上新砍伐且经过处理的结实木料。一位工匠站在屋顶上,朝着下面递材料的村民喊道:“大哥,再递几根椽子上来,咱这一片儿马上就能铺瓦片啦。”下面的村民赶忙抱起几根椽子递上去,嘴里还说着:“师傅们辛苦啦,可得修结实点儿呀。”工匠笑着回应:“放心吧,咱这手艺,保准能让这屋顶再经得住几十年风雨呢。”
逸轩则穿梭在各个施工现场,一会儿帮着着工匠们抬重物,一会儿又和村民们一起商量如何更好地布局屋内的空间,让屋子住起来更舒适方便。他看到一位工匠正费力地搬着一块大石头,连忙上前搭把手,两人合力将石头搬到了指定位置,逸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师傅,您歇一歇,可别累坏了身子。”工匠摆摆手道:“公子都这么卖力,我哪能偷懒呀,这都是为了让乡亲们早点住上好房子嘛。”
翠儿带着镇上的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组成了后勤保障队。一部分人在村子的空地上支起了几口大锅,烧起热水,准备给忙碌的人们提供洗漱用的热水,同时还煮着解暑的茶水,隔一会儿就提着茶壶去给大家添水,嘴里念叨着:“大伙都喝点水,这天热,别中暑了呀。”另一部分妇女则在清洗从各家收集来的旧家具,这些家具在水灾中被泡得脏兮兮的,她们用刷子仔细地刷着,想要恢复它们原本的模样,好让受灾的村民们日后能用得上。
晌午时分,饭菜的香气再次在村子里弥漫开来。逸轩母亲依旧带着人挑着饭菜来了,今天的饭菜格外丰盛,除了有平日里的家常菜,还杀了几只自家养的鸡,炖了香喷喷的鸡汤。逸轩母亲笑着对大家说:“大伙辛苦啦,多吃点肉,补补身子,下午才有劲儿干活呀。”众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分享着上午干活的趣事,气氛轻松又愉快。一位年轻的工匠打趣道:“在这儿干活,可比在自家都热闹,感觉这力气都使不完呢。”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午后太阳阳越发火辣,但重建的热情丝毫未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又有几户人家的房屋主体结构基本修缮完成,开始进行内部的装修和墙面的粉刷了。逸轩看着那洁白的墙面一点点呈现出来,心中满是成就感,他对身边的村民说:“等都修好了,咱们每家每户都在墙上画上些咱们小镇的特色画儿,让屋子更有咱小镇的味道。”村民们纷纷点头赞同,想象着未来屋子焕然一新的美好样子,干活更起劲儿了。
而这时,镇上来了一位教书先生,他平日里就对民俗文化很感兴趣,听闻小镇受灾,不仅捐赠了一些书籍和笔墨纸砚,还主动提出要在村子里临时办个学堂,给那些受灾家庭的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在这灾后的日子里也能继续学习知识。逸轩听闻后,十分高兴,赶忙安排了一间相对完好的屋子作为临时学堂,还让人搬来了桌椅板凳。孩子们听说有学堂可以上了,都欢呼雀跃地跑了过来,围着教书先生好奇地问这问那。教书先生笑着开始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村子里顿时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为这忙碌的重建景象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温馨。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村子染成了橙红色,今天的重建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几户人家的屋子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从外面看,崭新的墙壁、结实的屋顶,和之前受灾时的破败模样简直天壤之别。受灾的村民们站在自家门口,眼中满是激动的泪花,拉着工匠们和逸轩等人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说:“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大家帮忙,我这把老骨头都不知道该咋办了,这屋子就是我的命根子呀。”逸轩握住老奶奶的手说:“奶奶,咱们都是一家人,这都是应该的,只要大家都好好的,小镇就能越来越好。”
回到逸轩府,逸轩召集了所有人,总结这一天的重建情况,大家都纷纷说着自己看到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逸轩认真地听着,记录着,然后说道:“今日成果显着,但咱们不能松懈,还有不少人家等着咱们去帮忙呢,明天咱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