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贼之乱虽已平息,可这场风波留下的余波,仍在府中以及整个城中荡漾着。
逸轩、老爷和所有参战之人,虽身体疲惫不堪,但精神上却因这场胜利而振奋不已。然而,他们也深知,此次山贼来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好好思量应对之策,以保日后的长治久安。
老爷坐在书房中,眉头微蹙,对着逸轩说道:“轩儿,此次山贼之乱虽已解决,但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这城中的安防需得重新规划一番,单靠临时的联合与官府出兵,并非长久之计。”
逸轩点头称是,回应道:“爹,您说得对。儿也正有此想法,我们或许可以倡议城中各户人家共同出资,组建一支更为专业的护卫队,平日里负责巡逻安防,遇到紧急情况也能迅速响应。”
老爷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此计甚好,不过此事还需与其他大户人家商议,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另外,那城外的山林,向来是山贼的藏身之所,虽此次剿灭了这伙山贼,但难保日后不会再有其他匪患滋生,得想个法子才是。”
逸轩思索片刻,道:“爹,要不我们建议官府在城外山林的关键要道处设立哨卡,安排专人值守,这样既能监控山林动态,又能在有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
老爷微微点头,“嗯,这倒是个可行之策,明日你便随我去与知府大人商讨此事。”
在府中,翠儿和夫人也没闲着。她们目睹了这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伤痛,心中满是怜悯。于是,两人商议着在府中开展一场施粥救济的善举,以帮助那些在战乱中受到波及的穷苦人家。
翠儿亲自带着丫鬟们在府门前支起了几口大锅,熬制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夫人则在一旁指挥着下人们摆放桌椅,准备碗筷。不一会儿,粥香便弥漫在府门前的街道上,吸引了不少衣衫褴褛的百姓前来。
翠儿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眼中满是同情,她轻声说道:“大家莫急,都有份儿的,慢慢排好队来领粥。”
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接过翠儿递来的粥,眼中含泪,感激涕零地说:“多谢少夫人,多谢府上的大恩大德啊,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些穷苦人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翠儿赶忙扶住老者,说道:“老人家,您快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家都是同城中的邻里,本就该相互扶持。”
随着施粥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赶来。府中的下人们虽忙碌,但脸上都带着善意的笑容,尽心尽力地维持着秩序。
而此时,逸轩和老爷也已从官府回来,得知翠儿和夫人在府门前施粥救济,心中满是欣慰。老爷感慨道:“我这儿媳和夫人,果真是心地善良之人,此举甚好,既能帮助那些穷苦百姓,也能为我们府中赢得好名声。”
逸轩也笑着说:“是啊,爹,翠儿向来如此,她总是能想到这些温暖人心的事儿。”
经过几日的施粥救济,城中不少穷苦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暂时的缓解。此事也在城中传为佳话,百姓们对逸轩家的府第更是赞誉有加。
在与其他大户人家的商议中,逸轩和老爷提出的组建专业护卫队以及在城外山林设立哨卡的建议,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众人纷纷出资出力,很快,一支训练有素的护卫队便组建起来,开始在城中各处巡逻。城外山林的哨卡也陆续设立完毕,安排了专人值守。
日子一天天过去,府中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温馨。逸轩和翠儿依旧恩爱有加,时常在府中的花园里漫步谈心。老爷和夫人的身体也在慢慢调养下越发康健。
然而,逸轩并未因眼前的平静而放松警惕。他深知,这世间的风云变幻莫测,唯有未雨绸缪,方能保府中及城中百姓的安宁。于是,他时常会与城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相聚,探讨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应对之法。
一日,逸轩又与几位好友在城中的茶馆相聚。众人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谈论着近期的局势。
一位名叫子明的友人说道:“逸轩兄,虽说此次山贼之乱已平,但我听闻周边有些地方正闹饥荒,不少灾民流离失所,恐怕这股流民潮迟早会波及到咱们这儿啊。”
逸轩听了,眉头紧锁,道:“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若真有流民涌来,城中的资源有限,如何安置他们,又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混乱,都需好好思量。”
另一位友人景和接道:“是啊,而且流民中难保不会混入一些不法之徒,这对咱们的安防又是一大考验。”
逸轩沉思片刻,道:“我觉得我们还是得提前做好准备。首先,可在城门外设立一个临时的收容所,安排专人负责登记流民的情况,甄别其中是否有不法之徒。对于那些真正受灾的百姓,可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如食物、衣物等,帮助他们暂度难关。”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子明又道:“逸轩兄此计甚好,但这物资从何而来呢?城中各户虽有些家底,但要长期供应流民的需求,恐怕也非易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