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应我三事(1 / 2)

两个女人在晋魏之间的旧恩怨上很快达成了共识:

“天欲亡晋,非魏之罪。”

那么多的王侯将相,百家史哲,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是两个战国女子,以朴素的认知达成了极高的唯物主义共识。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晋国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晋国治理不善是主要原因。

诚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的著名论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套用杜牧的这一论断,可以得出:灭晋者晋也,非三家也!

“天欲亡晋,非魏之罪。”这朴素而坦率的共识,成为景福与秦嬴建立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既然牌面全摊开了,景福也不藏着掖着了:“夫人,令郎在安邑之日,与小妹因诗生情,互有唱和,暗生情愫。”

“然一去不返,始乱终弃。小妹终日以泪洗面,额蹙神消。晋之信何在,晋之礼何在?”

景福毕竟是女方,她不仅将嘉明的单相思,转了一个角度,说成是俱酒先搭讪,而后始乱终弃。

而且从气势上倒打一耙,活脱脱把俱酒打造成了个不负责任的形象,并以此向秦嬴夫人施压。

秦嬴夫人吃了一大惊:“阿酒……还会写诗?”

数年之间,这个宝贝儿子给了她太多的惊喜和惊吓。上次说,是先祖晋文公托梦,诸元帅梦中授兵,使之成为小战神。

而这一次,他居然会写诗,还写情诗搭讪人家小姑娘,而且是勾搭魏侯家的小姑娘,这不是耗子喜欢上了喵小姐——为爱不要命了吗?

景福早有准备,立即将俱酒与嘉明的诗作全部拿了出来,你别说,一唱一和,有板有眼,完全对得上。

而且从数量上讲,绝对是俱酒写得多,这很符合男方主动的人设,作案证据不要太确凿。

现在,这小子跑到巴蜀那旮旯去了,不管人家小姑娘了,这太特么的渣男了!

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一向明理的秦嬴夫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是犬子无状,愧对公主错爱。”

景福一见占了上风,断然决定乘胜进攻:“令郎在安邑时,冲撞君父,身陷囹圄,是我姐妹舍命相救,苦苦哀求,方得脱险。”

“君父为迁就小妹,迁其为魏国少卿,准备来年完婚,以结魏晋之好。未曾想,令郎不辞而别,远赴秦国。小妹情深,追至风陵渡,竟不得一见,伤心……而……回……嘤嘤……”

景福演技上头,适时加上了一些表情控制,说到动情之处,眼泪说来就来,虽没有一个脏字,却将俱酒责骂得体无完肤,更令秦嬴夫人心神大乱,无地自容。

“公主,公主,且消消气,是犬子之错,老妇在此替犬子谢罪,谢罪了!”

景福一入戏,一时还收不住:“嘤嘤,此次贵国公子至惹下大祸,致使夫人南来,然小妹不计前嫌,第一时间求见君父,欲救夫人,此情此心,天下唯一!”

秦嬴夫人更是听得惭愧低头,赧然汗下,自惭形秽,无言以对。

景福继续紧逼:“令郎今广有巴蜀,贵为诸侯,想必周遭美女如云,红颜无数。舍妹诸侯之女,竟遭戏弄,夫人若为我母,当作何想?夫人若为我父,宁不怒哉?”

得,换位思考都用上了!

在景福伶牙俐齿的进攻之下,秦嬴夫人心中高冷和孤傲,渐渐破防。戒备之心,荡然无存。

秦嬴夫人此刻几乎卑微到了尘埃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公主,事已至此,老妇不知如何方能补偿小公主,请公主为老妇指条明路,老妇敢不从命。”

景福轻轻地将发髻之上插的一朵宝光四射的珠花取下,轻轻地放在了面前已经织得差不多的锦缎之上,然后意味深长地望着秦嬴夫人,不发一语。

秦嬴夫人蕙质兰心,淑性茂质,哪能不懂?立即明白了景福公主今天主要目的并不是兴师问罪,而是要锦上添花,玉成此事。

秦嬴夫人作为一介女流,过了一辈子担惊受怕的日子,当然不喜欢打打杀杀,四处征伐。

尽管自己生了一个“闯祸精”儿子,但人家魏国小公主不离不弃,仍愿下嫁。这样痴情的姑娘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从婆婆的角度来讲,爱儿子的人,秦嬴夫人喜欢。从家国的角度看,能够联姻而泯恩仇,对于创业初始的俱酒而言,不失为一种外交手段,何况还是战国老大家的姑娘呢?

“公主,犬子虽然顽劣,然至孝至信。老妇愿书信一封,令其迎娶小公主。”

“夫人,令郎不日即为诸侯,婚姻大事,焉能不往?”

“呃……公主,魏侯命老妇居于安邑,莫敢不从。”

景福突然凑近了身形、压低了声音:“夫人离魏,此事易耳,不过夫人要应我三事。”

幸福来得太突然,景福公主不仅愿意以妹下嫁,而且还要放自己离开这虎口狼窝,秦嬴夫人惊喜莫名,赶忙接口道:“请公主示下!”

“其一,令郎不日即为诸侯,与舍妹成婚,也算门当户对。不过,舍妹必须为正妻,君夫人,此事不容置疑。夫人能许否?”

秦嬴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