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未命名草稿(1 / 2)

她叫阿凉 阿栗子哎 834 字 2个月前

袁直带他们径直进了定城的县衙。

走了一路都没见有人出来迎接,燕正雅问出了阿凉心里的疑惑,“定县的知县不在吗?”

知府大人都进门了,也不见人出来。

袁直叹息,“余大人身患恶疾已有些时日了。”

什么病他没说,燕正雅也没问,反正已经到这儿了,该知道的总会知道。

定县的大小事宜都是袁直在做主,县衙里连个县尉,县丞都没有,可怜死。

晚上袁直设宴招待阿凉一行人时,才交代了定县的现状,二十四年前,永昭把定城交给大庸手里之后,只有知县一人走了。

下面的县丞,县尉,衙役等人都留下了下来,这原本没什么,大庸一样把他们作为子民看待。

毕竟定城是没有大庸人的,他们除了国籍变了,知县变了,别的没什么变化。

可也不知道县衙里留下来的这些小喽啰心里是怎么想的,私下煽动百姓,说他们是大庸抢来准备做奴隶的。

那时候新任知县还没到。

等袁直发现的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收拾了, 他只好强硬的用武力镇压。

县衙传谣言的人关的关,杀的杀,后来这事平息是平息了,可定城百姓对袁直的军队也到了又恨又怕的地步。

这都二十来年了,不仅没减轻,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迹象。

什么仇的能让人记这么久,除了杀父母,夺妻子之仇,阿凉想不到别的。

谣言说大庸把他们当奴隶,可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在自由的生活。

哪里就有那么多的仇恨?

“将军有没有想过,这些制造谣言的人根本就没除干净。”

袁直怔了怔,瑶头否认,“不可能,定州这种地方连大庸的人都不可能来,永昭人更不可能混进来。”

阿凉:......

她说的是没除干净,不是说有永昭人混进来了。

燕正雅接了阿凉的话茬,“二十年前经历的那件事的很多人都还活着吧。”

那当然,袁直不明白狄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区区 二十来年,只要没意外都能活到。

“也许他们心里清楚自己被永昭抛弃了,也明白那什么奴隶传言都是假的,但他们的不想承认。”

他的解释也让阿凉恍然大悟,她一个现代人,可能不太理解古人所谓的落叶归根和归属感。

但燕正雅却懂。

定城百姓需要有人来承担他们心中的恨意恐慌,他们太怕了,既怕真的成为大庸奴隶,又恨永昭弃了他们。

永昭太远了,大庸的边境往后延伸了一个城池,他们恨不到。

所有这种恨转嫁到了定城驻军身上。

袁直愣住,随后喃喃 ,“原来是这样,他们也很可怜。”

可不就可怜,设身处地的想想,要是反过来,大庸的给永昭划分城池,也把百姓归到永昭,这其中有自己的话。

他也会恨的吧。

因为这个原因,众人的情绪不是很高,就连门口进了人都没察觉。

直到一道有气无力的声音自门口响起,众人才回过神。

“大人一席话,解开了某二十来年的心病,某悟了。”

阿凉偏头看去,从门口进来一个穿着大裘,让侍从扶着的中年男人,这就是余自省余大人,定城的知县。

“下官余自省拜见知府大人。”

燕正雅抬手的让他不必多礼,“余大人身子不好,无需那么多虚礼。”

宁州的官员体系一直很稳定,始终是那几个人,从没改变,就比如余自省,。

他是上京东余家旁支,寡母带大,又在二十三年前中了进士,次年寡母散尽家财求本家给谋了一个定城知县。

随后二十几年,他带着寡母在定城生活到现在。

估计上京的余家到后来的满门抄斩都不记得,旁支还有这么一个人物。

所有,算起来余自省在宁州的时间比狄池还要长,连狄池都被朝廷忘了,更别说余自省这种人。

清楚了定城百姓仇恨的原因,阿凉他们也不急了,这种事只能熬了,日久见人心吧。

说不定再过个二十年,定城人对军队依旧是憎恨的,说不定下个月就想通了呢。

阿凉总不能站在大街上给他们讲道理。

众人的话题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宁州城最近的改变,听完阿凉的叙述,最激动的当属余自省,他眼睛一错不错的盯着燕正雅。

“大人,这位姑娘说的可真?”

真要修路?真要来定城收药材?自动开垦荒地了还有奖励?

虽然定州百姓对大庸人没好感,但余自省却从没因此有过怨恨,他只是自责,自责自己不能让这些人转变想法。

宁州的改变他们很早就有耳闻,他还遗憾他们定城离那边太远,没想到知府大人亲自寻来、

"是真的,这些生意都是她的。"

有了这话,余自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位姑娘才是真正的财神爷。

他刚要起身给阿凉行礼,被燕正雅拦住了。

“没必要多礼,凉姑娘是我挚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