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通缉犯画像,不看也罢(1 / 2)

她叫阿凉 阿栗子哎 824 字 2个月前

“其实把异族人都算上,西南人口不少。”

异族不相信汉人,汉人也防着他们,两边人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可不就越过越穷吗?

再加上那些少数族的人一般栖身在深山里,宁州怎么建设。

这个时候的大庸,对于这些民族根本不像现代那样包容,什么政策都能享受到。

大庸把那些人看成自己的附属,只要交税就行,别的一律不管,就拿宁州城来说,明显是不让那些人进入的。

就让他们在山上那一亩三分地里生存。

有好东西也换不了银子,布匹,甚至药材。

那天他们在城外遇到的那群尼乌族人,可不就是没人跟他们传输思想,才那么愚昧的吗。

对于阿凉说的把异族人口都算上这事,燕正雅却有不同的意见。

“可他们难管理不说,风俗习惯也不同。”让两边人融合在一起,迟早打起来。

他的话阿凉并不怕,她一摊手,“这就是个长期活,指望一两天就改变,根本不可能。”

有道理,燕正雅点头。

此时,他听到身边人再一次说,“两年,给我两年,我一定让西南的变化翻天覆地。”

她说这话的时候神采飞扬,在太阳下耀眼的让燕正雅移不开眼。

“是阿凉的话,必然能成功!”

他认真表情让阿凉笑开,环着他的手臂感叹,“也就只有你这么无条件相信我咯。”

他都快成阿凉吹了。

因为新家要修缮,阿凉和燕正雅成了鸿运客栈的常客,和那个小二哥也更熟。

阿凉得知,他叫方仓,因为祖父一直希望家里的粮食有一粮仓那么多,多到吃不完,故而取了这个名字。

从小在宁州城长大,他家就住在吴老三店铺的那条街上,同时也知道了那条街的名字,六华街。

“那条街怎么回事,那些人.....”

阿凉很想说,那些人怎么那么不懂卫生,还有,怎么所有人都挤在那一条街。

方仓说,其实他家也在那条街上搭了个窝棚,家里都他一个人出息,找到活干,别人都没事做。

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养了一大家子。

阿凉真的很不想表露出震惊的神态,可忍不住。

“你......你们怎的不在城外安家。”最起码可以种点东西,地方也没这么......

方仓摇头:“夫人大概不知道,城外人少,太危险。”

“就因为危险?你们都住在城里?”他们一路走来,也见到过在西南这边有村庄的,虽然不多。

没有方仓说的如此夸张吧?

“晚上,晚上很危险。”

阿凉来了兴趣,她追问,“怎么个危险法?”

方仓原本不打算说的,但架不住这妇人好奇,他戒备的看了看四周,只好硬着头皮低声回答。“鬼,有鬼,从山上下来!”

......

无语已经不能形容阿凉此时的心情。

这都什么跟什么。

“你见过?”

方仓摇头,当然没有,要是看到他现在还能有命在这里同她二人说话。

燕正雅又问:“那可是你的亲人见过?”

方仓依然摇头:“没有,听说的。”

.......

就因为这荒谬的谣言,他们全都挤在城里过着乞讨的生活,也不去城外寻求生机。

阿凉不知怎么评价。

“官府不管吗?”

方仓:“不管,说实话,他们甚至从没往 六华街去过。”

阿凉挥手让他下去,等房间就剩燕正 雅一人,她才笑出声,是被气笑的。

“我原本以为咱们上次在城外遇到的尼乌族够无知,没想到宁州的百姓也不遑多让啊。”

“你不信鬼神之说?”

阿凉摇头,没有回答。

如果真是鬼神作祟,怎么在宁州城没发生,偏偏发生在城外的山村。

不合理。

如果造谣的人说是山上猛兽嚯嚯,可信度可能会更高。

“阿凉打算如何做?”

没得到阿凉回答的燕正雅再次开口。

怎么做?

她继续摇头,“我们两现在这身份,什么也做不了,就连做生意,也不能太高调,以免被官府注意到。”

事实上,他们早被宁州知府狄池注意到了。

“听说城门口处那座闲置了几年的五进宅子被人买了?”

狄池的师爷侯正奇纳闷,大人怎么会关心这种问题,他压下心底的疑问,躬身回答,“是的,大人,听说前几天卖出去了,现下正在修缮。

是对年轻的夫妇,想在宁州定居。”

狄池听完笑出声,他抬手抚过自己还不算太长的山羊胡,出声调侃。“还有人花大价定居宁州?”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师爷也觉得那夫妇就是钱多的没处花的主,他跟着笑起来,“可能是哪家的公子哥闲来无事,想来见识一番宁州的风土人情吧。”

理由倒是好理由。

但是:“侯师爷说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虚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