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九米长的长枪,这是一款第五号主基地储备库中,都已经没有存货,仅仅是在基地武器数据库中,才保留有数据存样的冷兵器。
这款武器被淘汰,理由是毋庸置疑的。十米长度的长枪,面对如同潮水一般蜂蛹上来的虫海大军,那完全就是在近距离肉搏了。
别说是死亡雇佣兵这种,因为签订了死亡保单,才被迫上到战场战斗的末路者。即便是人类联军中那些真正的热血战士,也不见得就有足够的勇气,可以拿起这样的武器,在十米之内与虫族面对面。
人类早在母星时代,热武器就已经完全取代了冷兵器。“大炮射程之内,便是真理!”这句话,就是伴随着热兵器取代冷兵器,而被广为传唱的。
所以,在基地的武器资料数据库中,那款近十米长的长枪,也只是当做一种理论上的武器被设计出来。至于说真正的战场使用记录,数据库中根本就找不到。
然而,唐源在大量研究了人类联军与虫族野战资料之后却感觉到。这款十米长枪,其实应该才是,最适合微型机甲的武器。
巨型机甲的远程重炮,中型机甲的近距离高射速压制火力,人造人基因战士几个人合作
操作的重型速射机枪……再配合上时不时可以赶到的空中支援。在这种远近结合的火力面前,微型机甲所使用的火力射击,显得浪费而又多余。
唐源用了几天时间,不断研究那些伤亡惨重的野战部队战斗案例。最后发现,微型机甲战士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是类似于打酱油的角色。虽然在名义上,他们拥有高超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随意填补战场上的漏洞。
但事实上是,当某个方向出现火力缺口的时候,微型机甲战队凭着手里那可怜的火力,根本就无法做到遏制虫族的冲击。甚至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微型机甲战士的先一步逃命,导致后方火力阵地出现混乱,随后一溃千里。
这也正是为什么,微型机甲除了体型载重,其他各方面性能都比中型,以及重型机甲更加优越。但是在军队中,却反而不如其他两种机甲受欢迎。
就是因为实战效果,太鸡肋了!
所以,如果微型机甲战士,能够补上阵地火力,输出间歇的短板。那么立刻就可以变废为宝,不但提升了微型机甲战士的地位,也可以大大降低,人类联军野战部队的伤亡数量。
而唐源脑子里的思路,
就是参考当年九州世界野战部队,对战虫海大军时候的战阵打法。
要论个体战力,以及单位数量之内的战力。九州世界是远超达姆兽虫族的,与如今的人类相比,更是不知道要高出几条街!
他们当初与虫族之间的战斗,数千战士组成战阵,在虫海大军面前足以坚持数月之久。击杀的虫族数量,更是需要以亿来计算。
不过人力有穷尽,当九州世界战士们体力无法再支撑的时候,战阵自然也就崩解了。深陷虫海大军中,又没有战阵的保护,再加上这些战士早就已经战至力竭,最后就只能是全部都命丧虫口了。
人类没有九州世界战士那种强大的个人实力,但是却拥有比之他们丝毫不弱,甚至短时间内更加强大的火力输出。只要能够调节好火力输出间歇所需要的防御力量,短时间之内爆发战斗潜力,为前进基地争取五到七天的建造时间,这并不是必须依靠大量生命去堆积,才能够完成的任务。
重型机甲的重型远程火炮,那是大规模杀伤虫族的手段。数亿人造人基因战士操作的无数台速射重机枪,这是近距离防御的常规火力。中型机甲的近防炮,火力集中且猛烈,这
是对某个虫族集中区域,进行火力压制的利器。
而手持十米长枪的微型机甲,则是整个防御阵型的最后一环,他们将负责最后的贴身防御。填补一切因为火力压制漏洞,而产生的威胁。
按照唐源的设计,所有微型机甲长枪兵,将分成五架为一个小队。他们将在战场实时监控指挥系统的调配下,随时填补战场上可能出现的火力漏洞。
考虑到这些死亡雇佣兵的兵源素质,唐源将他们的战斗动作简化到了三个步骤:一,三步冲刺,在工兵虫族面前十米的距离站定;二,抬枪,朝着虫族上半身的要害部位猛刺,刺中之后,弹出长枪机关尖刃。其中刺杀的首要部位是脖子,第二序位是脑袋,第三序位是胸口;三,收回机关,拖枪快步离开。
整个攻击动作,其实就只有那有来无回的一刺。
这样的攻击动作,如果只是一台微型机甲单独进行,那肯定是破绽百出,等于上去送死而已。可是一旦由五台机甲形成小队组合,每一个成员都能义无反顾,毫不畏缩得去完成这样的动作,则立刻就会变成威力无穷,且危险程度也会降到极低。
一个人的长枪也许可能刺歪掉,但是五个
人不可能全部失手。加上,只要长枪是刺入到虫族上半身的。长枪上半段所弹出的机关尖刃,也会对虫族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连续五枪,应该也足以解决掉这只虫子了。
实在不行,战斗小队反正是循环攻击。再来一圈,再扎它五枪就是了。
这个小型的五人战阵,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