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唐朝音乐人(1 / 2)

文娱大唐 玄山留白 1088 字 1个月前

你说唱,咱就唱!

杨凡照着简谱,还真唱上了。

虽然他不是什么大明星,可这首歌原本就简单明快,朗朗上口,而且曲律简短,杨凡直接张口就来:

“ i doredo— i refa—i—”

“rere i si si i·iredo”

李世民当即就愣住了,看杨凡这架势,似乎不像是乱唱的。

蓝芩也没见过这架势,看着轻松唱出来的杨凡,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又有些不敢相信直接的眼睛。

只是,这老太监还是觉得有问题,马上抓住漏洞不放:

“你又如何证明,这封信就是你刚才唱的这些曲调?”

杨凡看傻子一样瞪了他一眼,很无语的反问道:

“我若解释的话,你定会又怀疑我胡言乱语了。”

“既然如此,你就不懂得自己去找个懂音律的乐师来分辨么?”

蓝芩被噎的无法反驳,只好拿眼去看皇帝。

李世民定定的看着杨凡,沉思片刻后,才挥手道:

“去请李乐正来。”

在这个时代,音乐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被定为科考的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最

重要、最核心的书经,其中的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

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

最早的时候,孔夫子编校的不是五经,而是六经。

后来因为战乱等种种原因,加上《乐经》在日常时实用性大大被降低,因此逐渐淹没在历史尘埃当中。

但“乐”的地位,却依然十分崇高,经常是作为“礼”的附属部分被人所重视。

举个例子:

在痛心疾首的形容社会秩序彻底混乱的时候,往往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礼乐崩坏”。

很有可能,我们的先人最早发明“乐”的初衷并不是用来享受,而是作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

历朝历代,宫廷当中就少不了要养一批宫廷乐师。

在《周礼》中,有明确规定:

乐师为春官之属,掌国学之政,亦称“小丘正”,又与“大司乐(大乐正)”一起,并称乐正。

两者都是以乐官兼学官,还附有教授音乐的职能。

有些人不懂,甚至会把乐师与伶人相提并论,其实不然。

虽然大家都是玩音乐的,但地位相差极为悬殊。

乐师是官,伶人则属于娼优妓伶之属,妥妥的贱籍,两者的身份更是千差万别,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话又说回来

,乐师的官阶一向不高,在唐朝的宫廷当中都是八九品的小官。

每次大小朝会,都少不了乐师们的身影。

到了各种庆典时,乐师们更是忙的团团转。

两日后就是皇帝万寿节,乐师们正在紧张的为即将到来的庆典进行训练彩排。

忽然听到皇帝相招,大乐正李寿年还以为临时又有什么需求,心里不由得一阵叫苦。

可乐师地位不高,李寿年心里为难,也不敢表露,急忙跟着宫人前去见驾。

身为宫廷乐师,李寿年对皇宫地形还是很熟悉的。

这一路走来,越走越靠近内侍监,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李寿年又是惊疑又是担心,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被带进内侍监监房之中。

不等大乐正见礼,皇帝就直接免了繁文缛节,甩给他一张白纸,劈头就问道:

“李卿,你看清楚,这有可能是乐谱么?”

李寿年有些莫名其妙,看着白纸上稀奇古怪的符号更是一头雾水。

他刚要开口否定,就被杨凡急迫的打断:

“李乐正,你先听我解释,这是以天竺数字为代码的简谱。”

“你看,这1234567,分别指代do、re、i、fa、、、si七音。”

李寿年一愣,眼睛迅速被黏在这张平

平无奇的白纸上。

他还没看出什么名堂来,就听到蓝芩讥讽的声音:

“荒唐至极!从来都是‘宫商角徵羽’五音,哪里来的七音?”

李世民的眼神当中,也迅速带上了狐疑。

作为皇帝中的音乐爱好者,李世民也不可能不知道五音五调的。

不过,他也没直接质疑,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专业人士李寿年。

李寿年越看眼神越亮,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在他手中,竟像是什么宝贝一样。

他不认识杨凡,赶紧问道:

“这位先生,你这七音之法是从何处学来?”

杨凡有些苦逼,这种来历他还真的很难解释,只好含含糊糊的说道:

“是很久以前,曾经遇到的一个西域胡人所授。”

生怕这位大唐的权威音乐人士追问,杨凡赶紧补救道:

“不过从那之后,就再也不曾见过这位西域乐师了。”

李寿年顿时一脸遗憾,恨不能当时自己在场一般。

不过很快,他又变得激动起来,指着白纸上的“fa、si”两个音说道:

“虽然这两个音调用的甚少,可放在曲谱之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