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茹,你跟陈队长上楼吧。”
刘姐笑着吩咐。
“嗯。”
秦京茹起身。
两人来到办公室。
秦京茹直接蹲下。
对于考核的流程已经非常熟悉。
陈知行交货之后,给秦京茹打了杯水,说起自己要回轧钢厂的事。
“那你以后还来街道不?”
秦京茹心里担心道。
她知道街道的人对她好,是因为她顶上有陈知行关照,是有后台的人。
要不然谁搭理她一个乡下姑娘。
“街道这边工作不能落下,王主任跟我说,每周得来街道工作两天。”
“她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壮丁,肯定舍不得轻易放我走。”
陈知行笑着道。
“王主任是重视你,其实在街道发展也挺好的,以后还能当大官呢。”
秦京茹说着好话。
她希望陈知行留在街道,这样自己一直能在陈知行边上。
也有人关照。
“当官什么的我倒没想过,不想那么远。”
“你跟着红姐好好学习,有啥事跟我说。”
陈知行语气淡然。
这段时间他也想了自己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一是结婚。
何雨水毕业了,得安排工作,然后抓紧时间结婚。
袁秀芬已经跟陈知行说了一次了,陈知行要是不做回应,袁秀芬能拧着他的耳朵,去给何雨水作保证。
反正结婚是迟早的事,陈知行也没有想过要拖拉。
二是要把陈宁和袁秀芬送去港城。。
陈知行感觉到,风声越来越紧,很快学校就会停学,到时候大量青少年参与到洪流中。
不想陈宁变成一个"小将",陈知行只能把她送去港城。
等陈宁先去了,再以照顾陈宁的名义,把袁秀芬送出去。
所以接下来陈知行要做的事,分别是结婚,送陈宁出去,送袁秀芬出去。
至于工作上的事,陈知行倒不怎么在意。
顶多一年,他就要跑路了。
只要手底下兄弟跟他干,他升不升官并不重要。
陈知行在街道纠察委干了半个月时间,也存着考察一下街道这边有没有值得跟着他干事业的人。
遗憾的是,陈知行并没有看到这类人。
新进纠察委的赵明昌刘大兴等人太过年轻,本性比较纯良,也没有野心。
年纪大一点的,用后世的话说,干脆躺平了。
每天干自己的一份活,赚一份工资,养家糊口。
所以陈知行没有在街道内挖掘到人才。
不过走访片区,也不是没有收获。
这半个月内,陈知行发现了两个值得他收买的人才。
都是战将类型,和程豹差不多。
在和平年代,这类人处处受掣肘,被规矩管着,只能老老实实干一份活。
要是丢去港城那地方,这类人要不暴尸街头,要不混出名堂来。
如果有人带着,陈知行相信,他们会是非常好的猛将。
所以陈知行想着收服他们。
现阶段,不论是工厂纠察委还是街道纠察委,都在扩编阶段。
安排两个人在自己手下工作,问题不大。
但收人的事不着急。
急事还是结婚,以及把妹妹和母亲送去港城。
陈知行手掌一招,手里多了一份书信。
是港城叶园寄过来的。
上面写了,她已经安排叶家,半个月后以公务派遣的名义,送陈宁去港城学习。
公务派遣学生去外地学习,甚至跨国学习,是国内的优良传统。
从前朝开始,就有类似的方案和流程。
最出名的,莫过于詹天佑那一届。
前朝派遣很多十来岁的孩子,赴美学习,他们长大之后,再回来报效祖国。
虽然不回来的人占大多数,但哪怕回来一个,也能为国家贡献巨大力量。
而且不回来的人,也属于华侨,会关注国内外情况,适当的给予一些援助。
或者帮国家在国际上发声。
国家只需要付出一些钱而已,钱这玩意,挤挤总会有的。
总之,好处大大的多于坏处。
所以这一项传统被保留下来,每年都有一批人,送去外面学习。
陈宁是今年被叶家挑中的人。
陈知行轻舒一口气,手掌一挥,书信收入随身空间中。
他半躺在椅子上休息,脑海中纷纷扰扰的事暂时压下。
下班之后,陈知行回到家。
“妈,雨水和陈宁呢?”
陈知行没看到两人,问了一嘴。
“她俩带着大黑,出去玩了。”
袁秀芬回道。
“妈,明天我回轧钢厂纠察委干活。”
陈知行随口说了句自己的工作,谈起正事:“妈,明天我和雨水去领证,后天办酒,你看行吗?”
“行,等雨水回来,你问问她
。”
“她要是同意,我肯定同意啊。”
袁秀芬脸上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