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到达知青点(1 / 2)

跟着牛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好几次问大队长还有多远,得到的答案都是“就在前面,拐个弯就到了。”

后来大家干脆就不问了,只管闷头往前走。

突然,张大彪指着前面,“咱们快到了。”

几人以为他又在说瞎话骗他们,都不说话。

“这次是真的快到了,前面不是出现村庄的轮廓了吗?

你们抬头就看到了。”,张大队长替自己正名。

几人忙抬头往前看,果然前面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

“终于要到了,我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还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长时间的路。”,张映春一边捶着自己的腿,一边抱怨。

陈国庆打趣道,“你以后估计就习惯了,乡下可没有公共汽车,以后要去镇上,都要走着去了。

除非你以后不打算去镇上买东西,不去国营饭店改善生活。”

张大队长在一旁接话道,“村里除了秋收时节外,每五天村里的牛车都会载人去镇上。牛车一大早会在村口等人,你们到时候起早去坐牛车就行。”

“这个好,是免费的吗?”,张映春赶忙问。

张大队长回答,“怎么可能免费,一个来回两分钱。”

“一个来回才两分钱,倒也不贵。”,张映春嘀咕道。

冯春燕在心里腹诽,“怎么不贵,城里坐公共汽车也就两分钱。”

不过大队长在这里,她到底没敢把这话给说出来。

眼看就要到地方了,众人不免都加快了脚步,想着赶紧到地方休息。

张大队长带着他们进了村,可村子里面静悄悄地,一路走来,都没看到人影。

入目所及全都是低矮的土坯房。

看到如此有时代气息的房子,刘婧雪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抱什么太大的期望了。

好在她有空间,以后空间才是她的主要活动场所。

张平安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有些害怕地道,“大队长,村里怎么一个人都没有,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张大队长淡淡地道,“现在是秋收时节,最忙碌的时候,大家都在地里头干活呢,村里怎么会有人。”

“小孩子也要干活吗?”,张映春好奇地道。

“除了抱在手里的奶娃娃,只要能走能跑的,基本上都在地头呢。”

“那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

“捡掉在地里的粮食呀。

小孩子眼睛好使,身材又小,不用弯腰就能捡,不比大人好使。

要不然就去晒坝守着,赶走那些来吃粮食的鸟。”,张大队长淡淡地道。

刘婧雪看看手表,现在已经十一点多了,按理应该要做中饭了,可村里好像没有几家飘起了炊烟的。

她好奇地问道,“大队长,眼看就要到午饭时间了,各家都不用派人回家做饭吗?”

张大队长回答道,“大部分人家都是早上出工的时候,就带了干粮,中午饭就在地头解决了。

有些人家家里老人年纪大了不上工的,倒会在家里准备中饭,到时候送饭过去。”

看了几人一眼,张大队长提醒道,“后天一大早你们就得下地干活了,记得早上去的时候带好中午饭。”

牛车又走了几分钟,才在一个大院子前停下。

张大队长介绍,“这就是村里的知青点了。”

刘婧雪刚才注意到了,这个院子周围全是空地,周围没有其它的人家。

想来将知青点建在这里,也是为了将知青和村民们隔开,不想村民们跟知青们多接触吧。

“郑建民。”,张大队长冲院子里面喊了一声。

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左边的屋子里走了出来。

中等个头,皮肤偏黑,典型的国字脸,身上又带了一丝文气。

张大队长介绍道,“这是郑建民送知青,知青办的负责人,以后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

“郑建民,这五位便是新来的知青,你安排一下他们的住处。

把该介绍的都给他们介绍一下。”,张大队长吩咐道。

看着这新来的三女二男五个知青,郑建民有些为难。

“大队长,这两名男知青倒还能安排下来,但三名女知青,女知青那屋最多还能住两个,还有一个没地方住了。”

张映春听了后惊讶道,“郑知青,听你这话的意思,咱们住的是大通铺,不是一人一间房。”

郑建民看了她一眼,淡淡道,“男女知青各有一间房,大通铺,一间房能住七八个人。”

对此刘婧雪早有预料,而其余几人听了他的话,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虽然知道乡下条件艰苦,但也没料到会是这样,住大通铺。

张平安进一步问,“那你们平时吃饭是怎么弄的?”

“各人出自己的口粮,吃大锅饭。

做饭、挑水都是轮着来的。”,郑建民解释道。

几人听了后,更加沉默了。

“怎么就没地方住,不是有两名女知青嫁出去了,她们的铺位不就空出来了吗?”,张大队长疑惑道。

郑建民解释道,“本来已经住满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