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白起攻破郢都(1 / 4)

自从合纵打败齐国,秦国就把向中原扩展作为重心,秦军在五年内六次攻打魏国,有五次攻入梁园,兵临大梁城下。可是,在魏军的奋力抵抗下,秦军始终不能攻取大梁。

这一年,春耕刚刚忙过,秦将白起又率领兵马出了伊阙塞,要经过西周国地面去攻打魏国大梁。西周君得到消息,一整天惶恐不安。

苏厉对西周君说:“白起善于用兵,他率领秦军攻城略地,好像有上天帮助似的。这次他又去攻打大梁,大梁必定一败涂地。假如魏国战败了,那西周国也危在旦夕了。所以,君王要想办法阻止他们。”

西周君叹气说:“有什么办法呢?”

苏厉说:“楚国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他非常善于射箭,百步之内射柳叶能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为他叫好。这时,有个人从旁边经过,他对养由基说:‘你的确很会射箭,可以教你学习箭术了。’养由基听了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却说我可以学习箭术了,为什么你不替我射箭呢?’过路人说:‘我当然不会教你出左手、屈右手的射法。即使你射柳叶能百发百中,而不会适时休息,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弓拉不正了,箭锋弯曲了,假如有一箭射不中,那就前功尽弃了。’”

西周君问:“您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苏厉说:“您应该派使者把这个故事告诉白起。然后对他说:‘将军您多次击破韩国、魏国,杀死了魏将犀武,往北打败赵国,攻取了蔺邑、离石、祁城等城邑,可谓战功累累。如今将军又率领兵马去攻打大梁,士卒长途跋涉,必然人困马乏,假如万一出战失利,将军难道不是前功尽弃了吗?所以,将军还是不如称病不出战为好。’”

西周君听从苏厉,派人去游说白起。

可白起哪里肯听,还是执意要去攻打大梁。秦军出了伊阙塞,经过西周国、韩国,越过魏国长城,穿过了森林,再次攻打梁园。可是,魏军早有重兵防备,他们以逸待劳,阻挡秦军前进。两军激战了数日,秦军粮草不继。白起担心魏国请来援军,秦军会被围困在森林中,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便只得原路撤回了。

秦国七次攻打魏国,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这让秦王非常焦躁不安。

这时,有人给秦王上书,谈论秦国的战略问题。上书大意是:

臣下听说大王谋划攻打魏国,这个计谋恐怕并不妥当,希望大王慎重地考虑一下。魏国犹如山东六国的腰部。譬如这里有一条蛇,你打它的尾巴,它的头就会来救护;你打它的头,它的尾巴就会来救护;你打它的腰部,它的头和尾巴都会来救护。现在的魏王,好比是天下的腰身。秦国要攻打魏国,就是向天下人显示要腰斩山东各国的脊梁,这也造成山东各国都来援救魏国的局面。山东各国必定害怕被消灭,害怕就要联合起来。山东各国的力量还是很强的,臣下预见秦国很快要遭受巨大忧患了。

臣下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转而向楚国出兵。出兵攻打楚国,楚国的兵力弱,各国必定不去相救。这样,秦国领土可以扩大,国家能够富足,兵力就会加强,大王可以受到天下人的尊崇。大王听说过商汤讨伐夏桀的事情吗?商汤先出兵攻打弱小的密须国,以此作为军事训练,等到攻下密须国以后,商汤认为可以征服夏桀了。现在秦国与山东各国为敌,如果不以出兵弱国来尝试训练兵马,那么军队必将遭受严重的挫伤,国家必定面临更大的忧患。

秦王读了上书,感觉有些道理,便召来大臣们廷议。

秦王向大臣们介绍了信的大体意思,请大臣们各自发表意见。

这几年,频繁出兵攻打魏国,虽然有一些收获,可实在不能说获得大胜。这样继续攻打下去,兵马疲惫,劳民伤财,连士气也提振不起来。大臣们眼见这些状况,大多赞成改变战略,先出兵去攻打楚国。

只有魏冉有些顾虑,他说:“自从两国重结婚姻之好,已经十多年没有兵戈相向了。如今突然出兵去攻打楚国,会不会有些师出无名啊?”

秦王把拳头在几案上用力一砸,生气地说:“什么师出无名!楚王从来没有与寡人真心和好。寡人约他在宛城会面,让楚国出兵共同讨伐齐国,而楚王竟不肯给寡人面子,反而出兵去援助了齐国。这些事也就不说了,最近楚王竟派使者到各国活动,想着再搞合纵来讨伐我们,看来不给他一些颜色瞧一瞧是不行了!”

听说楚国又想合纵伐秦,大臣们顿时义愤填膺,一致同意出兵攻打楚国。

确定了出兵攻打楚国,秦王与将领们商量具体计策。

白起主张大军出武关,从正面攻打鄢城、郢都;司马错主张从蜀地出兵,出其不意攻打黔中。秦王知道,楚国兵马主要部署在上庸、汉北一线。如果从正面攻打楚国,必然遇到楚军的顽强抵抗,谁胜谁败还并不明朗呢。秦王担心会陷入攻打魏国那样的状况,便同意司马错的主张。等待偷袭黔中成功之后,再去正面攻打鄢城、郢都,这样才可保证万无一失。

于是,秦王命令白起暂先训练兵马,等待时机再行出战;命令司马错着手部署出兵攻打黔中的事宜。

司马错对蜀地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三十多年前,他率领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