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百万精锐,三万燕军(1 / 2)

明·建文时期

建文帝易怒,好生气。

坐在皇位上,指着天幕叫骂。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朕才是皇爷爷选定的天子。”

“那逆贼燕王怎么能成永乐大帝?”

“该死的混蛋!窃国贼是窃国。”

骂了两句之后,朱允炆小声地问身边的太监:“燕王打到哪里了?”

“禀陛下,据昨日前线传来的战报,似乎快到京城了”

“啪!”朱允炆狠狠地砸碎了手中的茶杯。

天幕还在继续播放。

【藩王实力有限,先汉多少藩王造反结果如何?】

【历史告诉我们,地方是无法对抗中央的,饶是朱棣来势汹汹以极快的速度掌握了北平周遭,天下也没人相信朱棣会战胜朱允炆。】

【因为一年间朱允炆办了五个藩王,没有人敢反抗,不是不敢是没有这个实力。】

【此时,朱棣虽然掌握北平周遭,手中捏着三万多大军,但建文帝手中有将近一百四十万的中央军。】

【况且朱允炆还占据正统地位。】

大明·洪武

朱元璋也好奇。

看着朱棣半天问道:“我是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打赢的?”

“就是一百四十万头猪,你杀也要杀半天吧?”

“这么多中央军,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踏平北平府。”

“况且朝中大将如此之多,统兵有人有,用兵有人亦有,兵员也充足,怎么能输呢?”

朱元璋想破了脑袋,真的想不明白。

自己亲自教导了几年的皇长孙,就这水平?

朱棣也是诧异,我竟如此勇武?

固有张辽八百破十万,已是绝巅。

而今我三万边军胜一百四十万,岂不是再创辉煌?

朱元璋扫了一眼自家的四儿子。

心中既有对其军事才能的赞叹,也有对其行事作风的肯定。

但是再怎么说也是自家人关起门来打自家人。

手足相残,哪里能让人高兴起来呢?

朱元璋只能将气撒在那三位“蛊惑”朱允炆削藩的大臣身上。

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小太监。

“那三位‘建文重臣’还没到吗?”

小太监忙不迭道:“已经在去请的路上了。”

清·乾隆

此刻看着天幕,乾隆也是啧啧称奇。

“明太祖的构架其实十分合理,只需要把这些有做大嫌疑的亲王们盯死,他们便无机会。”

“最多也就是上书谴责罢了,又怎么会闹得直接起兵戈?”

“但是年轻的朱允炆却满怀壮志,觉得太祖构架有误,强行削藩。”

天幕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反书”发至京城,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师属籍,废为庶人。】

【燕王势小,靖难初期,朝廷拟,分进合击,将燕军歼于北平。】

【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宁忠为右副将军。】

【率军十三万北伐,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明·洪武

朱元璋看了一眼天幕,略感诧异。

耿炳文虽然勇武但是大将军之职怎么也轮不到他。

更何况宁忠与李坚又有什么资格统兵呢?

朱元璋不解,蓝玉等人军功斐然,更有经验为何?

突然朱元璋好像明白了什么。

目光扫了一眼朱标,又看了一眼还在台下咋咋呼呼的蓝玉。

这小子此时吃了些酒还有些不忿。

“为何?竟然不让我统兵?”

“虽然我北征之时是他的副手,但是说到打仗”

蓝玉说到这里哼唧了两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朱元璋:

{耿炳文擅长防守,并不擅长进攻,让他领军北伐实在是有点赶鸭子上架。}

{耿炳文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活着走过了洪武后期,谁知道还能遇到这么个差事。(无语)}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也怪不得朱允炆起用耿炳文,无他,老朱把能打的几乎都杀完了。}

{不是胡惟庸谋反就是李善长谋反还有蓝玉案牵扯的淮西武将老朱晚年没人拦着刀子磨得很亮啊(害怕~)。}

{没办法,那些老朱杀的武将都是抱团的,而且老朱是专门把这种善于防守的老将留下来的。}

看到这些弹幕朝堂之上轰然炸响。

什么?李善长谋反?胡惟庸谋反?

还有蓝玉?这小子

老朱把武将几乎屠戮殆尽?

所有人心中一寒,苍天啊,造孽啊。

给你老朱家打工真的太难了。

不过有几个聪明的大臣已经想明白了一切,纷纷缄口不语。

打天下易,坐天下难,饶是朱元璋也不敢放任旧部存活。

就不见十年磨剑的司马懿乎?

至于原本还在嘚瑟的胡惟庸脑子突然抽了一下。

倒是李善长心中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