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蚌埠攻坚(1 / 2)

与此同时,杨进带领的第一旅在接到命令后,迅速整合力量,对考城、上窑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

特战大队第二、第三小队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他们的特殊技能和战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打击了日军的侧翼和后勤线,为正面战场的突破创造了条件。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但国军凭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灵活战术调整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逐步扭转了局势。

在凤阳、怀远乃至整个战区,每一场战斗都是对战略意图的精确执行,每一次行动都是对胜利渴望的生动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第十三师团的抵抗越来越弱,其撤退的路线被国军一步步收紧。

临淮关方向,刘军率领的第二旅与特战大队紧密配合,几乎掐断了日军的最后退路,一场决定性的围歼战即将展开。

而杨进在考城、上窑一线的快速推进,不仅有效消灭了当地的日军力量,也为更大规模的合围行动奠定了基础。

随着考城、上窑一线日军的歼灭,杨进按照沐奕的命令,开始安排将部队一分为二。

一部分兵力准备支援59军合围蚌埠,另一部分则准备协助48军将洛河一线的日军也彻底歼灭。

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同时也为后续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8年2月20日上午,张自忠彻底拿下怀远城,随后亲率59军主力合围蚌埠城下。

在第一旅的配合下开始全力对蚌埠进行包围攻势。

蚌埠,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得失直接影响着整个战区的战略布局。

张自忠将军深知蚌埠之战的重要性,他亲自督战,确保攻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执行。

在蚌埠外围,国军的炮火与步兵协同作战,对日军的防御工事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打击。

同时,特战大队的成员利用独特的渗透能力,对日军的通讯和指挥系统进行了破坏,使得日军的防御更加混乱无序。

日军虽然困兽犹斗,但在国军的强大攻势和精心策划战术面前,其抵抗逐渐变得无力。

此时,刘军所率领的第二旅已经在临淮关方向完成了对日军残部的围剿,成功歼灭临淮关残余日军。

在刘军得知定远的第七军战事的紧迫性,迅速整编部队,带着刚刚取得胜利的士气,马不停蹄地向定远方向紧急增援。

当杨进麾下分兵的一路与59军会合后,便开始了并肩作战,对蚌埠进行强攻,战斗一开始便异常激烈;

另一路与48军的紧密协作,使得洛河一线的日军感受到了严重的压迫。

2月21日,最终经过数日激战,蚌埠城在内外夹击下,日军抵抗逐渐崩溃。国军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成功收复了蚌埠。

这一胜利不仅切断了日军在该地区的重要补给线,更是在战略上对敌形成了重大打击,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为后续的抗战历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南京的松井石根了解到了这一系列战况,他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眼中闪过愤怒与不甘。

松井石根很清楚,日军在凤阳、怀远、蚌埠等地的失败已成定局,便迅速下达命令:“命令定远、洛河以及第九师团,暂时撤退。

命令30旅团在来安、河池一线建立新的防线,务必确保防线的稳固,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密切监控中国军队的动向。

我们需在战略上重新布署,以应对中国军队可能的攻势。还有,加强后勤保障,确保部队的补给充足,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充分准备。”

松井石根还指示道:“第九师团应利用撤退过程中的机会,对沿线基础设施进行破坏,迟滞支那军队的前进速度,为撤退的部队赢得宝贵时间。

同时,加强与空军的协同,要求空中力量对敌后交通线进行重点打击,以切断其后勤供应,削弱其持续作战的能力。”

松井石根看向墙面上的地图,他明白这一次不仅仅意味着军事上的挫败,更是日本帝国对“三个月灭亡中国”狂言的直接否定。

这些战役中,支那军队所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出色的指挥调度以及民众的广泛参与,使得日军原先的速胜计划彻底破产。

松井石根紧急召集高级将领会议,试图重新评估战局,调整战略部署。

会议上,他强调:“我们必须正视支那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和战术创新,不能再以轻敌心态应对。

各部队要加强协同作战,强化情报收集,同时,要确保补给线的安全,防止被敌军进一步破坏。”

1938年2月22日正午,蚌埠城镇镇府会议室内,59军张自忠见到了独立师师长杨进,副师长刘军。

一见面张自忠就开怀大笑:“杨老弟、刘老弟你们独立师可真了不起啊。

仅仅一个师的兵力不但先期攻占明光,还在鬼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歼灭了六千日军,战绩惊人啊。

不但如此,你们还在这一次的歼灭战中彻底击败了日军第十三师团,你们的战绩令人钦佩,实为抗日前线的楷模!”

张自忠的话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