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秋点头:“嗯,我问过傅老国公了,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去,今天河西边进度咋样?”
沈老爹回答:“地基都差不多了,明日就可以盖房,回头女人们草席子也得编起来了,”
现在的茅草屋,就是盖好四面墙,搭建好三角房梁后,最后将编制好的草席子一个个的搭上去,如果想更加防雨防风,可以编制的密实一些。
高双喜也紧跟着汇报:“搭建老土屋的工具也做了二十多套,再加上唐家村还有几套旧的,
主要是他们村子近几年已经没人盖老土房了,都是建的砖瓦的,有些工具就没留住。”
沈知秋点头表示理解:“那剩下的木材够用吗,咱们房梁我打算里面定一层木板,你们瞅着点,要是不够用就早点上山砍伐,到时候和村里换。”
沈知北赶紧接话:“木头不少,唐里正也说了,木板不够用的尽管去村子里拉。”
而为啥回话的不是大姐夫,这真是大姐夫都快累死了,最近大姐夫就没闲着的时候,一日睡不了多久,睁眼就是干活,各种工具,
所有跟木匠有关的都是他带着做,虽然是有唐家村的木匠们帮忙,但是马上也要秋收了,
之前沈知秋还画了一个打谷机的图纸,让他研究,说是要起码做出个四五台来才能凑合够用。
人家唐家村的老乡们这么帮他们,他们也不是那种只想着占便宜不付出的主儿,自然是想着回报的。
再加上马上就要建房子,盖房子其实这么多人用不了多久就成,
就得做桌子板凳柜子啥的吧,即便是那些先不着急,窗户,门啥的都是活儿啊。
所以木材啥的他不管,都是高双喜他们伐木队伍管的,每日都是高双喜检查,少了立马想办法填补。
沈知秋继续安排:“土坯也得做一些啊,这北边冷,房子盖起来,我打算在屋内都盘火炕,在垒上一层火墙。”
这就是为啥地基他留的都比现在建的房子大的原因,想着既然享受不了地暖,起码挨着火炕的那一面墙,垒上一层火墙,
到时候和火炕相连接,烧炕时烟雾也会在火墙里循环。
整个房间到了冬季都是暖呵呵的。
这个活估计就要交给女人们做了,男的先建房,女人们关键时刻能顶半边天,做土坯和编草席的事儿,就得她们来。
而且因着有用的很急,不能慢慢等着晾干,做完的土坯子还得想办法烤干喽。
不是土坯唐家村的人们不借给,而是唐家村人们也没存多少土坯,真不够他们用的,
还是得自己先做一部分,实在不行,最后没做够的在找唐家村的借一些,
商量完事情,差不多洗洗就要睡了,明日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且因着五日后还要及其去府城的关系,沈知秋的打算,接下来的四天,将所有房子都盖好。
其实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以为这么短时间怎么可能盖好房子?
你要知道,帮忙的人多啊,好几千人,盖百十来间屋子,还是很简单的。
翌日,送走沈呦呦一行出摊的十一人后,其他人也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
沈知秋他们建盖的夯土房子,虽然没有青砖用,但是基础最底层他们选用在房山下,或者小清河边捡的较大石块,
石块大面朝下,放平放稳再灌浆,
灌入的泥浆也是他用草木灰,黏土,沙土混合的
基座就是石块代替青砖的砌筑办法,就是要在砌筑过程中,大、中、小石块互相搭配,尽量保持平整,
再使用沈知秋的简约版石灰泥,将石头之间的缝隙填满填实。
这是最下面的地基,至于基面,就直接用石头,和他自己研究的简约版的石灰灌浆,
再修齐边棱角,地面基本处于平行的状态,也方便夯土墙模板的架设。
其实夯土作为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结实、密度大且缝隙较少的压制混合泥块,
传统夯土墙,以各地生土特有的色彩,在手工的夯实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夯筑肌理。
而沈知秋这种做老土房的方式,也是采用的六七十年代,常用的那种方法,因为现在做夯土房地基,一般不用石头,用土坯。
正式开始建房的第一日,壮劳力们就是这样将所有的地基都打上了石头地基,基面也找平了,但干燥还需要时间。
所以他们选择在刚做好的地基基面上点火,试图用火烧的方式,让他们干燥的更快一些。
而女人们,除了一些做饭的老太太们,还有要做凉粉,做扒糕的女娃子们,剩下的差不多都在河西边编草席子,做土坯。
土坯这玩意都不陌生,和泥装木框子里压实,再脱模就成。
至于做屋顶的草席子,和铺在床上或者炕上的草席子还不一样,它是要用两块长竹板,将厚厚一层密密实实的茅草,根部粗壮的一端夹住,再用草绳捆绑固定好。
大概一步半长的草席子,为了保暖沈知秋要求起码三寸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