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一月藜二月蒿(1 / 2)

趁着野猪倒地,大虎二虎直接上前,给野猪来了一个痛快,沈呦呦他们下来的时候,看到和自己的猜想大差不大。

因为这野猪不是四条腿都被削断了,可能李爷爷的刀不够锋利,只断了前面两条腿,后面两条腿没断,但伤口也深可见骨了。

“小三子,咋样,咱们今儿就地休息还是咋整?”

高猎户看到沈知秋,出声询问。

沈知秋想都没想直接回答:“高叔,这都是血腥气,可不能就地休息,咱们得上对面的山坡,你们先在这里借着有水,就把猪杀了吧,清理好咱们带着赶路。”

而沈呦呦却有了新的发现:“爹,你瞅瞅这是啥菜,咋这么眼熟?”

众人同时疑惑看向沈呦呦指着的方向,又环顾了下四周。

“哎呀妈呀!这一片都是野藜蒿!难怪那群野猪跑这么远,埋头吃的都停不下来!”

俗话说:“一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这话就是说的这种野菜,

每当新春伊始,进入农历二月时节,这种野菜就带着一股强烈的芬芳气息,蓬勃生长,

在沈家村的时候,女娃子和妇女们都会去后山上摘野藜蒿。

这种野菜吃杆不吃叶,将其茎秆与腊肉一同爆炒,堪称人间美食一绝。

其偏好在湖泊水岸湿润地带繁茂丛生,一长就一片一片的,散发出的独特馥郁香气尤为诱人。

但是野藜蒿和香菜那样存有争议,不喜欢它的人常觉得其味道类似臭虫,

而野藜蒿也是如此,所谓众口难调,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看着整片绿油油的野藜蒿,他们这一伙人不嫌弃啊!

虽然已经被野猪奔跑踩踏了很多,还有的染上了猪血,但是更多的是完好无损的,

因为这一老片都是,就是染上猪血也没事,旁边就是湖泊,洗洗一样吃。

这还等啥,汉子们赶快返回山坡上,把大伙都接下来。

趁着时间还早,该处理野猪的处理野猪,该摘野藜蒿的摘野藜蒿。

一个个拎着竹篮,猫着腰,手根本舍不得停下。

而沈鹿鸣跟在沈呦呦后面,一脸一言难进:“姐姐,这个菜好臭啊!”

沈呦呦一呆:刚刚她还寻思,他们大家都不会嫌弃野藜蒿的味道,弟弟就直接打脸了,看来鹿鹿就是天生不喜欢这种味道的娃娃。

就在同时,沈丫丫也跟着说:“鹿鹿,我也觉得好臭!”

接着好几个小娃子跟着点头,沈呦呦寻思,难道只有小孩子嫌弃野藜蒿的味道?

不待沈呦呦向其他人求证,沈元宝拎着一个快装满野藜蒿的竹篮,一脸疑惑的询问:“哪里臭了,不是很香吗?”

而田翠芬拍拍屁股上沾的泥土,拎着摘满的竹篮,直接往大竹筐里倒,还不忘念叨小娃子们:“唉哟,瞅瞅给你们这嘴惯得,这么好吃的野菜都说臭,哎!”

沈呦呦琢磨,这玩意是不是闻着臭,吃着香?

就开始忽悠弟弟妹妹们:“这个和腊肉一起炒,特别好吃,那个时候就只剩下香不臭了,要不一会儿你们试试?”

几个小娃子听到这话,皱着的小脸上,大眼睛乱转,显然是在分析这次是不是真的臭臭的野菜,也能变的很香。

可喜可贺的是河边还有很多马齿苋,特别嫩,沈呦呦也打算摘了,万一弟弟妹妹们真吃不惯野藜蒿,还能吃马齿苋。

不过她打算忽悠一把弟弟:“鹿鹿,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咋来的吗?”

沈鹿鸣一愣,咋摘野菜还要考学问?

不过还是很乖巧的回答:“是出自《诗经》中《小雅》的首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沈呦呦点头,那你知道后面的吗?

虽然沈鹿鸣才五岁,其实三岁就跟着他爹学认字了,对于别的也许因为太小,有没学到的,但是对于自己名字的出处,肯定是早背的滚瓜乱熟。

看见弟弟点头,沈呦呦也没打算让弟弟直接背,小孩子又不会撒谎,而是直接告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里面的蒿其实指的就是藜蒿菜。这么说来我们的名字和藜蒿菜缘分颇深啊!”

沈鹿鸣摘野菜的小手都顿住了,还有这个说法?

其实沈知秋的前身只教了鹿鸣背诵诗篇,没有讲解意思,古代人的教学和现代不一样,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而不是像沈呦呦前世,学文言文或者诗篇,老师就差一个字一个字的给你讲解意思了,那是真怕你学不明白啊!

所以沈鹿鸣是真不知道自己名字和这个臭臭的菜,还在同一首诗里出现。

沈呦呦做老师上瘾,一到这种时候根本停不下来,继续告诉身边的沈鹿鸣和其他的小娃子:“其实写藜蒿菜的诗有很多,比如: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旧知石芥真尤物,晚得蒌蒿又一家。”

而《食疗本草》中记载:“藜蒿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

《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藜蒿利膈开胃,杀河豚毒”。

不只小娃子们听呆愣了,就是大人们,包括沈知秋和李静舒也听的减缓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