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呦呦,别冒傻气(1 / 1)

这两日,沈呦呦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别说白天弄树皮,树叶,种子,就是知了都捉不了,为了让男人们顺利挖坑,老人孩子女人,只能是能不动就不动。

虽然现在的天气也在逐渐凉爽,但是用力气还是会流很多汗的,到是在架子上歇着,因为高度的关系,微风吹着,还挺凉爽,也不会咋冒汗。

这样就能省下更多的水给干活的男人们。

沈呦呦躺着被褥上,和对面架子上的郭郎中说话:“郭爷爷,你会炮制杜仲书皮吗?”

药材炮制涉及到各种因素:处理的手法、盐水的浓度、火候的大小…

那些会炮制药材的,哪个不是从小浸淫其中,一点一点摸索、积累出来的,而且一般现在都不外传。

沈呦呦可没打算用这些杜仲皮做橡胶,因为落叶含胶2%~3%,树皮含胶10%~12%,果实含胶10%~18%,种子含胶12%~18%。

一开始她只打算做鞋底子,但现在改变主意了,她就直接做那种塑料的大头拖鞋的样式,

现在都快进入十月了,天气逐渐变凉,万一到了北边,再下雪,他们还要腿着干粮,鞋子不是都会湿透,然后冻得嘎嘎硬,好不好脚丫子都能冻掉了。

她就直接弄那种肥肥大大的塑料鞋,如果下雪天冷,他们有狼皮啊,到时候在鞋里垫上狼毛,类似大棉拖似的。

还防水,也能一次性做成,而且不用再让她娘这些女人费力气做鞋了。

“会炮制,你想学我可以教你。”郭郎中以为沈呦呦想学炮制药材。

“多少钱一斤杜仲书皮啊?”这才是她关心的问题。

郭郎中对这些门清,不假思索:“没炮制过的七八十文,炮制好的一百五六十文吧。”

好家伙一句话说完,所有听到这话的人们都惊了,啥啊,就一百文了?

沈长青都被惊的说话有些结巴:“就这...些树皮子,就一百多文?”

这简直超出了众人的认识,去干一日劳力也就十几文钱,一斤树皮一百文,那他们眼前这是有一座金山啊!

突然好着急啊,比以往更着急挖出水,如果出水了,给他们喝饱的,这些书皮他们一个都不放过。

沈呦呦其实闭着眼睛说话,所以对大家的表情一无所知,继续询问:“郭爷爷,您给我讲下炮制的过程吧,我瞅瞅咋样合算。”

她还是现代思维,如果太麻烦就直接卖没炮制的,如果挺简单的,那就卖炮制后的。

可是她奶第一个听不下去小孙女说话了:“啥叫啥合算,肯定是炮制好的啊,那价钱贵一半,你是不是不会算账?”

沈呦呦睁开眼转头看她奶:“如果太复杂费功夫,那炮制后的就没必要了。”

“唉哟,费功夫怕啥嘞,咱们老百姓最不值钱的就是功夫和力气,上哪能挣一百多文啊呦呦,别冒傻气。”

花老太太的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除了他们一家三口,李静舒是不发表意见,叫咋干就咋干,

沈知秋没说话不是不认同,是想先看看工序他们如今能不能完成。

如果可以他也会选择炮制,到了啥时候说啥话,如果是以前,他肯定选择省时省力的,那个时候不缺吃喝。讲究效率,

但是现在又不一样了,现在他们这么多人工,如果多费点功夫就能多挣一半,他肯定选后者。

因为他们缺钱啊,等到了地方,你安家落户盖房要钱吧,不盖房你住呢?

买地要钱吧,没地咋种粮食,没粮食只靠买,那多少钱够啊?

就是不盖房子不买地,但是你得吃饭吧?

如果说没吃的要饿死,他会拿出钱财来买粮,但是至于其他的,不会。

虽然他有钱,但是升米恩斗米仇!

郭郎中也没有啥隐瞒,尽心讲解:“除去杂质,刮去残留的粗皮,洗净,切块或丝。取杜仲块或丝,加盐水拌匀,让盐水充分浸入杜仲皮中。”

沈呦呦直击关键点:“要用多少盐,浸泡多久?”

“百斤杜仲大概放三斤左右青盐,浸一天。然后中火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时,取出,及时摊晾,凉透就成了。”

其实郭郎中真的是好多年,没炮制过杜仲树皮了,炮制药材都靠手感,就怕自己手法生疏了。

这下好了都不需要纠结了,这么多杜仲树,数百棵,他们没那么多盐。

汉子们挖井已经挖到六七米的深度了,从一米多深,就增加到六人一组了,

地面上还有有两个人用竹筐向上提土。

沈知秋大姐夫原本就是个木匠,工具齐全,在水井的地方制作了一个井架子,挂摇把的那种。

女人们编的十几米的草绳,拴着竹筐。

下面的人装好一筐土,上面的两个就摇动把手提上来,倒出土,再继续把筐放下去。

现在都没看见湿润的土,哎!

李静舒也能理解沈知秋说的,没有试错的成本了,因为这几人为了给挖井的生水,她感觉自己都快没力气站起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