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刘依然了,其他人一听说武暄是要去战场,都很替他担心。
只有张程,他激动的上蹿下跳的。
“姐夫,从今天起你就是我起姐夫,你这简直太厉害了,我好羡慕你啊,也不知道等我入伍以后还能不能有这样的机会了。”
武暄为难的看了眼媳妇。
“独生子上战场的几率为零,我们部队也是人性化的,也要为你的家人考虑。”
张程不以为意:“没关系,我们家老张还在努力中,我很快就不是独生子了,不过我怎么记得姐夫你也是独生子呢?”
张程一口一个姐夫,给刘依然的脸都喊红了。
要不是她清楚张程没有那个脑子,还以为这人知道他们领证了呢!
这句话武暄没有回答,因为他不能说这次机会是他自己争取来的,而且他也是最合适的人选,上面也权衡了很久才答应的。
他总不能直接说自从上次看到了媳妇的工作证,他就已经开始在做准备了吧!
那刘依然得多有压力啊!
三天的时间过起来其实很快,刘依然甚至没来得及给武暄织一条围巾,他就已经走了,好在走之前还是赶上去照相馆拿了合照。
武暄把刘依然的单人照放在了自己左边的胸口口袋里。
把两个人的合照放到了里面衬衣的口袋里,方便他随时拿出来思念。
武暄离开的那天,刘依然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下来了,她自己都没有感觉到,还是武暄把手放到她的脸上,替她擦拭泪水的时候她才发现的。
原来,有些人已经悄悄的在她心里生了根么?
千言万语,最终也只说了一句:“保重,我等你平安归来!”
两个人拥抱的一瞬间,旁边的人都泪目了。
不得不说,除了对待爱人这方面有所欠缺,在其他方面武暄都是无可挑剔的,他对国家的忠义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温向辰都很佩服。
他的离开,并没有给除了刘依然以外的其他人造成太多影响,因为高考的日期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在努力的备考。
像温向辰这种的已经不去下地干活了。
杨立新也很开明,并没有强烈要求知青一定要上工,毕竟他心里清楚,这些人终究是要离开了。
知青点里也分为两拨人。
一拨是选择文科的,他们需要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政治、史地,另一拨是选择理科的,他们需要考的是语文、数学、政治、理化,每个科目都是一百分,总分四百。
外语则是作为选考科目,不计入总分,因此没人提前学习。
今年的秋收,杨立新甚至特许了知青可以不参加,反正这么些知青加在一起也干不了多少活,一个个的心思都在学习上,要是干活的时候受了伤,反而更难搞。
不过,他唯一的要求就是,等到交公粮的时候,刘依然要跟着去。
毕竟大家都知道她有一个在粮站工作的亲戚。
刘依然也没有拒绝,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能在走之前卖村里一个人情也好,这样过年的时候她就能把手里那些工分多换些猪肉了。
毕竟空间里不产这个。
大队长对于刘依然的要求没有任何犹豫,还承诺代表村里多给她二十斤,作为去粮站送检的酬劳。
其他知青自知沾了刘依然的光,也不再惹事,时不时做些小东西也会送给刘依然。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飘雪的日子,十二月还是悄悄地进入到了人们的眼前,不管大家学得怎么样,考试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
前一天的傍晚就开始下雪,第二天学子们都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县里走。
还没等开始考试,他们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
刘依然作为一名合格的陪同人员,提前一天就已经开好了介绍信,早早地住到了县里的招待所。
大家还在顶着风雪辛苦赶路的时候,她在被窝里温暖地睡觉。
不是刘依然心地善良非要陪着朋友考试,而是这几位毕竟都是大院子弟,将来也都是大学生,等她回到京市,也是需要朋友支援的。
这种互相的事情,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齐娇、蔡青、季晴、张程三人是跟着其他知青一起过来的,远远地就看到刘依然穿着军大衣,站在考场门口的牛车上等他们。
四人一到,刘依然就每人发了一玻璃瓶的热水。
“一路辛苦了我的朋友们,取取暖再吃包子,吃饱喝足可一定要给我长脸,这次考试全力以赴哦!”
站在一边只能啃冷馒头的众人,风中凌乱。
农安县这么小的一个考点,就已经有上万人过来考试,可想而知全国各地,此时有多少人在备战高考啊!
张程吃饱喝足还不忘再问问他姐:“姐,你真的不参加么?”
刘依然可太了解她弟了:“你个臭小子,自己不想一个人承受这份辛苦,就像拉着我一起对吧?
我跟你不一样,你少跟我比较,我爸又没要求我必须参加高考。
再说了,舅舅那也是为了你好啊,他努力过了,可是二胎还是遥遥无期,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