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三星堆1(1 / 2)

走马观花的看完墙壁上的介绍,就遇到一个旅游团,导游正在给大家讲解出土的各种摆件。

身边有不少人在驻足观看着,一看就有不少和自己存有一样心理的人。

鹿呦鸣凑了过去,就听见导游讲解道“观察一下,这个阶段有一个特点,他们会打造一些三足尖底的陶器。

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进行猜测,他们也许不会像我们现在一样,有桌子椅子这种生活辅助用品。如果在地上生活饮食,什么样的土壤条件会要求他们打造这种比较尖的底座底盘呢?

所以合理我们推测,他们的部落可能经常被水淹,才会打造这样的底盘,这样可以把陶器比较稳固的放到地上。”

这考古怎么感觉和刑侦好像,先寻找证据,再挖掘证据,最后通过各种证据进行推测。

紧接着就看到了一个鸳鸯锅?他有着长长的腿,锅里一个大圆套着一个小圆。

现代的鸳鸯锅一个是辣的,一个是不辣的,那三星堆的人吃什么火锅底料,首先排除辣锅番茄锅,那时没有这两种原材料,菌菇和骨汤或者清水锅吗?会不会有水果锅。

“咱们可以初步排除掉饥荒这类因素导致其灭亡的,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比较富足不愁吃喝的,有多余的粮食还可以用来酿酒。”刚回过神的鹿呦鸣就听到这一句,我这是漏听了多少捂脸。

连忙过去跟上队伍“三星堆没有成体系的文字,但古蜀国有,可以找到主要的三本书《史文本记》《华阳国志》《山海经》。

《山海经》里许多怪兽的描写和这里的一些面具非常接近,所以不少人推测《山海经》这本书和三星堆时代比较接近。

根据专门的检测法,在这些陶片里测出很多植物残件,这个地方当时种的最多的就是水稻这一粮食作物。”说着导游小哥哥就往旁边指引着。

“我们也可以看到贮藏粮食的陶罐和陶壶越来越大,上面也慢慢有了一些简单的花纹,这也证明他们正在往自己的审美和精神追求方面,做出一些自己的进步。”

跟随着队伍到了一个小陶人面前,这个小陶人手脚都是断裂的。

导游小哥哥介绍道“这个人像跟后面的青铜人像进行对比,祭祀的姿势和风格材质都不一样,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他们一个是平时的装扮一个是祭祀装扮。

也有人说这代表的是他们从陶器文化到青铜文化受到其他文化入侵的影响,所以改变了他们整个的穿衣风格和祭祀的样子。

在这边还有很多动物陶猪、陶狗、陶蟾蜍这些动物有可能是他们已经驯化的日常可以见到的动物。

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部落是吃喝不愁的,农业有水稻,畜牧业有这些动物,偶尔还能喝喝小酒,吃个火锅烧烤。

他们应该和古代的羌族有一定的关联,羌族是咱们中华民族里面最古老的一个支派。

这个民族和三星堆最大的相似点就在于他们也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

羌族居住的地点跟第一代蜀王蚕丛位置比较接近,当地还有一个蚕丛石刻。

羌族的羌子是一个象形字,这是因为他们崇拜羊,在这里青铜器上面的鸟头龙头蛇头都比较多,就有人提出,在这片土地上是不是曾经承载过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崇拜,是某一代蜀王给他们统一起来了,这才形成如此缤纷多彩的三星堆文明。

这边呈放的是一些装饰品,里面有一些哪怕是现在想要手工制作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

鹿呦鸣仔细的看着这些装饰品,认认真真的端详了一会儿,很好什么都没看出来,这东西要是落我手里我说不定反手就直接丢了。放兜里还嫌硌得慌的东西,居然是古人的装饰品。

古代百姓们也通过镜头看着这些物品,哎呀,这个红色石头可真红。还有这串珠子,这咋每个都不一样呢。

旁边的人嫌弃,不一样才能证明这是一颗颗打磨出来的,只有独一无二才能彰显独特气质。

“这些是玉石器,这个看上去像是石矛,可能是一种兵器。

图片是当时挖出来时的一个实拍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经过人工对它进行一个损坏,烧过后再进行的一个埋葬,这也让我们最开始猜测因为战争导致三星堆文明的衰败的可能性直接降低,因为兵器出土的很少,哪怕我们块要将这个坑挖完了,也没有出现多少兵器。

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玉的上面有很多花纹,甚至有些超过了同时期的殷商文明,有些玉璋还有一些镂空的设计,在它上面最薄的地方可以达到6毫米,出土时浑身没有明显的断裂,可见当时的工艺之高”

鹿呦鸣看到那个网上很火的青铜人像,因为双手在前不知道是握有什么东西在进行祭祀还是一种礼节,让人浮想联翩。

往前走没俩步,就被一个好几人围观的展台吸引住了,这是,金子?

这闪闪发光的样子,不是金子是什么,金的熔点那么高,当时的铸造技术得有多高。

又跟着旅游团,鹿呦鸣来到了黄金面具展览台前。

导游讲解着“我们之前讲过,在古代能够将自己的面部特征用青铜人头保留下来他的身份地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