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我知道已被忘却(四)(1 / 2)

“天宫”空间站乘员安全条例与“太岁”大差不差,包括在加速和减速阶段依照指引进入深海舱、遵照任务模块行动、禁止自行进入非任务地点等,但某些方面比“太岁”要宽松,比如经过申请,可以前往其他舱室,以及每一节“轮子”都有包括餐厅、训练室等在内的公共活动区域。

这是因为幽灵的掌控力要比太岁更强,所以对乘员的限制就可以放松——反正你就算想搞破坏,也很难不被发现。

在公共活动区,四面环绕的屏幕上,原本的全景星图被蓝星地表3D还原建模取代,训练之余,大家最大的爱好就是到这里来聚众看地图。

虽然每个人的光脑上都有一份,但哪有一堆人聚在大屏幕前一起指指点点来得舒服!

尽管大部分星际人没有周晓辰对蓝星的那种故乡情结,但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要说不好奇也是假的。

联盟要优先占领的,不用说,肯定是“祖地”,所以大部分探索点在北半球,尤其是亚洲。

作为“史上最传奇小队”,周晓辰小队拿到的无疑是最难任务,即联盟在上一次探索中,发现“类人”DNA的坐标:北纬68°58'、东经33°03'。

周晓辰知道这个地方——如果没有那场突然的病痛,这原本是父母答应带她去毕业旅行的地方:Мурманск,北极之都摩尔曼斯克。

“类人”会出现在这个地方并不意外:地球从核冬天恢复后,由于大气成分变化(温室气体增加),又进入了漫长的升温期,现在全球平均气温大约在35-37℃之间,比周晓辰生活的时代高了5-10℃,接近侏罗纪时期——“拿出勇闯侏罗纪的态度来”可能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而过于温暖的气候,意味着对类人生物来说的宜居带北移,如果曾经是苦寒之地的北极之都成为新的文明孕育地,那也不太让人意外。

联盟所有探索小队都共享信息,以便需要的时候互相支援(比如跟帝国探索小队打起来的话),所以大家很快交换了自己的学校、毕业与否、年级和“投放点”等信息,并按照投放点互相起外号……

比如投放到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很可能要跟类似恐龙的巨型生物碰一碰,就叫“勇闯侏罗纪队”;投放到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叫“直面始祖鸟队”;而周晓辰这类,被派去找“类人”踪迹的,就叫“尼安德特队”“丹尼索瓦队”等等。

每支小队配备一架行星探测器,具备行星表面越野能力和一定战斗能力。但探测器总有进不去的地方,很多时候仍然需要出舱作业,所以也配有陆上和水下机甲。

除此之外,还有探索任务必备的“守塔人”,由一名队友驾驶星舰在蓝星同步轨道待命,必要时提供火力支援。

以星舰的速度,赶到支援的时间是以秒计的,只要不是“见面杀”,就还有的救。

跃迁通道开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距离蓝星还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一旦越过火星轨道,漂浮的太空垃圾就成指数增长,如果跃迁通道开在火星轨道内,很容易被“垃圾糊脸”。

“天宫”空间站在太空释放探测器和伴飞星舰后,将暂时在火星着陆等待。为此联盟甚至重启了火星基地——可乐的是,虽然太阳系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只有联盟经历过星际大移民,所以绝大部分月球基地和全部火星基地都是联盟的财产。

其他空间站想要借用火星基地,都得向联盟申请——可想而知,等蓝星开发起来,又是源源不绝的买卖。

“胡不归号”探测器从“天宫”施放,蓝星探索任务,也是周晓辰的返乡之旅,就正式开始了。

阿列克谢驾驶星舰在探测器旁伴飞。

这一年他的专属星舰再次升级,换成了最新一代的“米沙-К19”,但编号仍然是“Щ1167”——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编号会伴随他一生。

毕竟是在任务中,而且是有直播的探索任务,不好说什么不方便播出来的话,周晓辰悄悄点出蓝星地表3D还原地图,放大了其中一个地方——看起来好像随意为之,但阿列克谢意识到,她在找自己的家。

茂密的森林覆盖了曾经的城市,一切都不再是熟悉的样子。尤其是周晓辰不知道自己家的准确坐标——正常人谁会关注这个?

她靠地标建筑找到了记忆中的城市,然后开始寻找记忆中的街道。强大的空间联想能力帮助她重构了自己的记忆,最后她找到了一棵长满了一栋居民楼、从每一扇窗户里伸出枝丫的巨大的树,忽然笑了一声,仿佛她曾经是住在这棵树上的一只小猫。

阿列克谢发来一个“难过”的表情,其他人没有留意到,还以为周晓辰是在笑这棵树的造型。

“我突然想到,如果蓝星真的存在‘新人类’的话,”林见星:“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些‘史前遗迹’?”

蓝星时代的人类也常常流传“史前文明”的故事,并热衷于到处挖掘证据。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人相信“亚特兰蒂斯”真实存在。

而对于蓝星的“新人类”,他们根本不需要费力去寻找“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因为证据如此显然,根本无法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