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月上工之余,又开始了每天上山跑一趟的习惯。
她当然没有在山里乱窜,而是寻找合适的隐蔽山洞,进入到梦想家园里忙碌。
最近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天气也越来越热,大家下工之后,喜欢开着房间门,坐在院子里吹风、乘凉。
她若是天天一回来就把门关得严严实实,躲在黑洞洞的屋里,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然后又说不出在干啥,这肯定引来别人的怀疑目光。
冬天这样做没问题,因为大家都一样,关紧房门,窝在炕上取暖。
现在可不行。
因此,齐明月宁愿多跑点路,借着摘果子、捡柴的名义,躲到山里再进梦想家园。
她一部分时间用来熬制果酱和番茄酱;一部分时间用来制作各种干豇豆和酱黄瓜;一部分时间用来做饭、做菜,继续储存现吃的食物;
还有一部分时间则到书房翻阅书籍,试图找到可实操的古法来酿造黄豆酱。
梦想家园里储备的黄豆酱快要用完了。
前段时间,她曾疯狂制作各种肉酱送给亲朋好友,而这些肉酱都需要用黄豆酱作为底料,黄豆酱的消耗速度非常快。
储藏室的物资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就没有了,她只能想办法自己制作。
肉酱、果酱这些,她穿越之前就动手做过,所以上手很快。
可是黄豆酱这个东西,她一直都是去超市直接买,从来没关注过制作方法。
书房里的电脑虽然可以开机,但连接不到现代网络,无法上网搜索教程。
电脑硬盘里保存着根据她的个人爱好下载的各种电影、电视剧和搞笑综艺之类的娱乐资料,以及各种烘焙、做菜和小手工的教程资料。
现代的调味料种类丰富,随时可买,她实在没想起来提前下载调味料的制作教程。
这样看来,梦想家园里的味精、鸡精还得省着点用呢。
距离它们问世还有好几年,想买都没地儿买。
这个年代的调味料很是单调,主要以食盐、酱油、醋为主,据说很多厉害的大厨都能手动调制带有个人特色的调味品,例如黄豆酱就是其中之一。
齐明月在现代时就听说过,东北大酱是东北农村的传统美食之一。
东北大酱是黄豆酱的一种。
李家沟大队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大酱缸,对大酱有着独特的热爱。
一切皆可蘸着酱吃。
不过,齐明月仅限于知道东北大酱是黄豆发酵的,但对于具体的制作过程,一知半解。
无论是她,还是原主,都不是北方人,并没有亲眼见到过。
她也没在知青院见到过下酱的大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齐明月打算从老知青这边先了解一些村里的做酱技术,便来到第二进院子。
“琳琳姐,我在家就听人说过东北大酱挺有名的,我看咱们知青院好像没做呢,你知道怎么做吗?”
齐明月没有兜圈子,直接开口询问。
“这个啊,确实是,这里几乎每家都做。知青院没做,主要是有些人不习惯大酱的味道,而且若要单独做,得凑钱买一个新的大缸,大家意见不统一,最终就没搞。”邱琳琳解释道。
她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想吃酱的人可以找村民换一碗两碗的,解解馋,很便宜,也很方便。明月,这边的酱特别咸,味很重,你一个人吃不了多少,没必要自己做。我听说豆子发得多,味道才正,豆子少,做出来的味道一般,所以村民们一做就是几十上百斤豆子。”
齐明月又追问道:“那琳琳姐,你知道谁家做大酱的手艺好吗?我对这个还挺感兴趣的,想找人了解一下。”
“哈哈,这个我还真知道,罗奶奶发的大酱味道特别正,还没有任何臭味,冬梅婶子家的也不错,还有秀兰婶子……”
邱琳琳不带停顿,一口气报了好几个人名。
齐明月猜测,邱琳琳可能就是其中一个经常找村民换酱的知青,要不然她怎么对这些如数家珍?
齐明月又问了一些问题,后来史雪芬和毛菊花也加入到聊天行列。
秦书言和唐小秋都是新知青,她俩也在一旁听得很认真。
她们两个是共用一堵墙的邻居,之前的关系看上去还不错,齐明月偶尔还能看到她俩凑在一起说话。
可是,今天两个人之间恨不得隔着八丈远。
秦书言这次估计被唐小秋前几天在革委会面前那一番作态吓住了。
知青们知道的大酱信息不多,齐明月便找村民了解情况。
村里的女人们大多数都会这门手艺,而且每年都会发新的大酱。
可惜现在已经进入五月份,今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现场观摩时间。
她只能从村民的口述中了解制作过程。
每年农历二月里,村民就开始准备黄豆,制作酱块。
酱块做好之后,一般需要发酵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在农历四月里下酱。
下酱的时间也很有讲究。
一般会选初八、十八或廿八这一天,将晒干并发酵好的酱块清洗干净,切成小块,放进盛着盐水的酱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