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正道之路(1 / 2)

一般人很少选择出家当和尚,现在当和尚的,无非就是两种人。

第一种是看破红尘,这种人一般是经历过世间的大喜大悲,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失去意义,所以选择出家。

第二种就是因为钱。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和尚哪来的钱,其实古往今来,和尚都很有钱的,这不是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依据的。

唐朝时期的和尚,寺庙有田,每个僧人还有工资。很多有钱有势的人,经常都会送香火钱,而且一振千金,所以唐朝时期的寺庙富得流油。

除了唐朝时期,还有明朝时期。

在明朝时期,和尚不但有良田,还不用交税收,导致很多人想出家。

后来官府出了规定,出家当和尚的人,必须要经过层层批准,批准之后发放度碟,也就是相当于许可证,才能当和尚。

记得明朝时期的一桩案子,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万历皇帝时期,首辅张居正实行改政,无论是官田民田都要交税收。

当时的一座寺庙,拥有良田几千亩,由于明朝时期的制度,和尚寺庙不用交税,所以没人查这个寺庙。

而且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寺庙属于比较清贫的地方,没有多大的油水。

后来张居正来到这间寺庙,发现方丈大师的一件袈裟居然就要二百两银子,而且两年就要换一件。

在当时的万历时代,就算是一个二品官一年的俸禄都没这么多。

后来这件事惊动了当时的太后,太后让人去查,结果查出这个寺庙每年收入的白银上万。

他们将寺庙的田地租给贫农租种,收取租金以及香火钱,还有皇家赐予的钱,达官显贵的功德钱,整个寺庙富得流油。

言归正传,在和尚的讲述中,十年前,对方并不是和尚,而是一个游侠,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专门惩治那些为非作歹偷鸡摸狗的人。

有一次,在一座城市中,很多有钱人家中纷纷遭窃,损失惨重。

有人得知他的名声和本事,于是请他前来帮忙。当时的他血气方刚,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几天后,他终于遇到那个盗贼,两人大打出手,相互厮杀。因为当时下手太重,将对方给打成重伤,奄奄一息。

那人在临死之前告诉他,说他的银行卡上里上百万的存款,好吧密码告诉了和尚,请和尚把些钱全部取出来,当然,他当时还不是和尚。

和尚从那盗贼的嘴里得知,他之所以盗窃,是因为他的家乡遭受的一场洪灾,无数人流离失所,受灾的群众没吃的,没喝的,没用的。

虽然上级拨款,可是下面的人层层克扣,中饱私囊,导致无数人被饿死,冻死,感染而死。

下面的人以下欺上,谎报那些死亡的人都是被洪水淹死的,被泥石流砸死的。

眼睁睁看着上千群众受苦,不少人忍饥挨饿,无数妇女儿童在生死的边缘。盗贼心痛如绞,只好使用这种办法弄钱,用以帮助那些受灾的人。

和尚得知真相后悔恨交加,痛苦不已,他拿到那些钱后,便赶到受灾的地区,发现那里有成千上万的灾民,无数人在苦苦的挣扎,与生命做斗争。

那么多人处于饥寒交迫中,可是那些该死的贪官污吏,居然还在不断地克扣。

就在那一刻,和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刻的忏悔,他无法原谅自己的所作所为,自以为行侠仗义一生,居然错杀好人。

一夜之间,他杀了所有的贪官污吏,把所有的钱财物资全部拿了出来。

自从那次之后,他时常回想,自己杀了这么多人,到底有多少是被自己错杀的好人,越想越觉得悔恨,于是他干脆决定出家,从此遁入空门,为那些被他错杀的好人念经超度。

这些年来,他时长关注那个人的故乡。

每年赚到的钱,都会送给那个故乡的村民,为那些村民修桥搭路,修建学堂。

听完和尚的故事,于明洋能感受到他的心情。

这种事如果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于明洋可能也无法原谅自己。

其实这个世界上,好与坏很难完全区分。有的坏人会做好事,有的好人会做坏事。

“那件事,或许并不是你的错,你也是无心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一直生活在忏悔中,还尽力的行善积德,就不要耿耿于怀了。”于明洋安慰道。

“施主,如果你没别的事,就请回吧。”和尚笑着摇了摇头。

于明洋也知道自己三言两语也劝不了和尚什么,也只能说了声告辞。

对这个和尚抱了抱拳后,于明洋便转身离去,这个和尚的心结,只有他自己才能解开。

时间就是最好的良药,因为时间能够冲淡一切,无论再大的心事,多大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的看开。

正当于明洋要离开的时候,和尚突然又说道:“施主,你的杀气太重,但愿你能踏上一条正道之路,好好利用你的能力,不要辜负了这一身本事。”

“何为正道之路?”于明洋转身问道。

“施主,其实正与邪,并不是在于人,而是在于心,只要你心存善念,将来的一天,你会明白的。”

“多谢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