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和顾念军会做饭,但是厨艺一般,都是娘和苗苗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对付一下。
所以赵菊英非要做饭他们也没法拒绝,就领着奶奶和三姑去了厨房。
大壮帮忙指了面缸,又打开冰箱拿了一块冻肉出来化着,再把早晨锻炼时候顺便买回来的菜也拿出来。
这年头冬天家家户户都囤白菜、大葱,去菜场顶多买豆制品、韭菜、萝卜之类的,有时候买鸡蛋和肉,也没什么菜。
不过家里条件好,有钱有票,只要有空就去转转,能买什么就买什么。
赵菊英掀开面缸看了看,一面缸里是面粉,这时候的面粉受麦子品种限制并不是很白,都略发灰,做出食品来发黄、发黑,但那也是精细面。
赵菊英又翻找其他的,看看棒子面儿、小米、豆面等粗粮在哪里。
结果找了找,只有一小桶小米,一小袋玉米面,另外红豆绿豆黄豆也不多,高粱米更没有。
乖乖,这是只吃细面?
赵菊英有点懵,乡下人一年到头难得吃几次细面,还得逢年过节包饺子或者给先人上供啥的,平时都是粗粮为主。
她转身问大壮,“其他粗粮呢?棒子面儿啥的。”
大壮:“奶,咱家主要吃小麦粉,做面条、疙瘩汤、馒头、饼都行,你看着来吧。”
赵菊英就瞅顾三姐,顾三姐也有点懵。
顾三姐道:“要不咱就做这个吧,等明双回来再问问看。”
赵菊英就算着人头,各人的饭量,约摸着舀多半瓢细面出来。
大壮:“奶,咱们人多,你得多做点,说不定玉辉哥也来吃饭。”
赵菊英:“我寻思给你们熬一锅小米粥,再烙几个死面饼。”
现在都快黑天了,发面是来不及的,毕竟要泡面起子、发面咋也得几个小时呢。
大壮:“奶,反正烙饼明儿也能吃,那你就多做一些吧,别不够。”
赵菊英:“乖乖,你们现在可都是……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呀。”
更何况顾念军和大壮还不是半大小子,那是真青年了,二壮和小壮才是半大小子呢。
她盘算着这两年孙子得跟着他叔吃了多少粮食呀?自己给那点口粮压根不够呀。
不行,等来年再分麦子,她家里一点不留,全给明双家才行。
其实她给的不少,粮食不多,她还给钱呢。
她现在跟着顾三姐在日化厂有分红,她低消费,钱攒着除了要给顾念军娶媳妇儿的,大部分都汇给顾云山养顾念军。
不过夏明双自然不花赵菊英辛苦赚的钱,那钱都给了顾念军,让他自己攒着。
顾念军交的伙食费都是二壮领他赚的。
除了交伙食费以及读书的费用,另外还有分红呢,顾念军都让二壮给收着的,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
赵菊英就更不知道,只以为自己和孙子占了顾云山夫妻大便宜,心里很是不踏实。
赵菊英力气大,干活儿利索,那边顾三姐熬小米粥,这边她就和面做饼。
饼也不是一样,一个炉子上烙葱油饼,一个烧水上面做蒸饼。
她拿了擀面杖,把面板放下,呼啦呼啦擀面饼,一个个又薄又圆,比着锅的大小擀的。
等锅上了水蒸气,水开了,她就往里放饼。
最后几个不做蒸饼,而是抹上一层油,撒上一点盐巴,再撒上葱花,卷起来,卷成一个卷,把两头捏死,一个个饼卷放锅里蒸。
等夏明双和顾云山回家的时候就闻到空气中飘荡的饭菜香味儿。
夏明双笑道:“二大娘和三姐来了。”
今儿顾云山有时间,主动去接夏明双下班的。
很快二壮和小壮也哒哒跑回家。
他俩下午早早请假走了,坐人力三轮车去一趟四合院那边处理声音的事儿。
这会儿又坐车赶回来。
苗苗知道二奶奶和三姑要来,也早就和楼玉辉说好,让他等自己一起回家的。
楼玉辉自然不肯白等,直接骑车去接她。
年轻人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多远的路骑车也不觉得累。
赵菊英和顾三姐看着一家子都回来,高兴地赶紧摆饭,让他们洗手吃饭。
赵菊英笑道:“我们厨艺可没明双好,做啥你们就对付吃吧,哪里不到位的你们指出来,我们试着改改。”
众人纷纷笑道:“很好啦!”
回家不用自己做饭,直接就有现成饭吃,夏明双也觉得挺舒服。
赵菊英和三姐还炒了一盆腊肉白菜,放了一大把粉条。
粉条是大队今年新做的红薯粉,两人背了一袋子得有三十多斤过来。
饭菜摆上桌,热气腾腾的。
顾念军去拿了酒来,用酒注子烫酒给顾云山、奶几个人喝。
顾云山没拒绝,让夏明双和三姐也跟着喝一些。
虽然楼玉辉过了二十岁,不过毕竟年轻,顾云山从来不强求他喝酒。
楼玉辉觉得自己要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参加高考,还是别喝了,要是他喝让顾念军和大壮看着也不是回事儿。
小壮就把夏明双自己酿的葡萄酒拿过来,这种果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