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加上台缝纫机,恐怕是要吃光老本。
然而,贾张氏自有策略:就算谈不成功,也要把信息散播出去,到时候人已经过门成了事实,想退婚都没地方退。
因为这年头和现代社会不太一样,结过婚,离婚几乎是无解的状态。
否则,随便几句蜚短流长都可能让当事人心如刀绞。
而后世可不是这样,
婚姻就如同儿戏一般随意,
甚至连诈骗婚姻的群体都有。
这个时代,很多事简直无法想象,到了后世却早已稀松平常,几乎不会触及人的内心深处了。
易中海听着东旭的回答,双眸微微转动,似也是有所耳闻。
“是不是因为你 ** 原因?”
贾张氏一提起,易中海就感到头疼无比。
他选择的这个老伴看似无懈可击,然而偏偏多了这个难以对付的母亲。
成事不足,败事倒是一流。
如果贾张氏能被换个或不再存在,对他的前景可是大有裨益。
然而事不由己,换掉是不可能的。
贾东旭轻轻点头,道:“原本我就和母亲说过,让她别太肯定,毕竟转正考试还在后头,现在出这种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媒婆交待。"
虽听媒婆提及,对象来自农村,但条件似乎还不错,据说模样也十分出众。
但面对他们家的境况,恐怕人家未必看得上吧。
于是,他心中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
“此事并不难办,要么让妈妈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媒婆谈谈,下一次让你们两位年轻人见面。
到时候我也会随行。
年轻人阅历毕竟不足,有些判断难免失误,师父年长于你,经验更丰富,或许能帮着拿个主意,看准些。"
易中海上心了,这段话说的巧妙且真心。
对易中海来说,东旭的终身大事,无疑是他关注的大事一桩。
他希望能从未来儿媳妇那获得更多的依靠。
假如控制不住,他之前的努力岂非都成了一场空?
况且娶妻嫁人生育乃是大事,越早越好。
一旦对象合适,他更愿意看到东旭赶快定下来,甚至子孙后代都指望上了。
培养自幼长大、知根知底的小辈,远胜过半路插足者来得牢靠。
当然这些也只是长远打算罢了。
易中海决心要亲自出手,帮贾东旭把好关。
因为,父亲去世后,他本就面临棘手的问题:一个极品妈妈已足够头痛;要是再遇上个极品的儿媳,他养儿子的目的还能实现吗?
“师弟,那便有劳了。"
听到师傅这句话,贾东旭眼中感激之情流露。
有这位钢厂高技工的撑腰,事情或许会顺利很多。
届时对方看在他们之间的交情,或许不会太计较这些。
闲聊之际,两人不知不觉来到自家院子门口。
正要进门,却不巧撞上回来的贾张氏。
“妈?”
贾东旭眼尖,立刻看见她。"妈,你回来了?我们刚下工。"
出门到鸿宾楼忙了一圈,贾张氏又将缝补好的鞋垫拿到街上贩卖。
一路上哼着小曲回来。
看到贾东旭手上的饭盒,她两眼放光:“这是哪来的?东旭,你说说,这是师傅的爱心款吗?”
“妈,是我师父给我带来的。"
贾东旭往一旁的易中海点了点。
“呵,东旭的师傅,您真是太厚爱我家了,我和东旭谢谢您的款待。"
贾张氏满意地说。
贾张氏闻言,嘴巴笑得更欢了。
听到这句话,易中海嘴角抽动:“东旭才刚恢复身子嘛,算是给他补充营养好了,家里的好东西也不要有保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最要紧,待工厂转正后赚到了钱,还愁什么不够用。"
这是在含沙射影提醒贾张氏。
上一回东旭生病,即便她明知道钱物都是自家儿子急需,贾张氏仍占了一部分便宜。
并非是因为她心疼儿子不愿花费,实在是她节省惯了,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这事儿让易中海极其生气。
当时要是不再节省那一些,说不定东旭早过了转正考试,也就不会有后续的烦恼。
“东旭师傅,你这样说可让我心焦啦,我那可是自家的孩,肯定疼得狠,你就尽管放心吧,对了,下一次转正考试何时?能否请您帮我通融……”
又是这类触碰原则的老话题。
易中海听见贾张氏提出如此蛮横的要求,头都疼了。
这时,一旁的贾东旭见状赶紧拉住了母亲。
“哎,师傅,我们先进屋里,我明天再来拜访您。"
被儿子硬拉着进了屋,贾张氏心里还是忍不住嘀咕。
“这孩子,是不是脑子短路了!娘这是为了你好嘛!”
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贾东旭怎么会这么傻,主动跟易中海讨论转正的事还不是希望你能早点成为厂里的正式职工啊!这孩子,太顽固了!
贾东旭看见这情景,则露出了无奈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