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不能让悲剧重演(1 / 2)

李纲皱眉道:“老夫现在已经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想说的是,既然陛下会去做,为何太子就不能去做?”

“因为没有对比,或者没有压力。太子抛开他的身份,就是一个孩童。孩童之所以叫孩童,就是因为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凭着本能或者喜好去做事,所以,这才有了父母和老师,他们要教导这些孩子道德、修养、知识,要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但是,这还不够,除去那些少数天生就喜欢学习的人,更多的人,学习的欲望都是来自于对比或者压力。”

对于李丰田的观点,李纲觉得有些胡说八道,但是潜意识中,又感觉有些道理。

而李二对于未来人看事情的看法,也有些好奇,也睁大了耳朵去听。

“先说说这个对比,现在有两户人家挨着,一家非常有钱,吃穿不愁,而另一家非常穷,吃了上顿没下顿。这穷人家的孩子非常向往个别有钱人那样,天天有美味吃,还能吃饱。”

“现在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人,他跟这个穷人的孩子说,我有一项本事,只要你学会了,就可以跟你的邻居一般,天天都有各种丰富的食物吃到饱。那么这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这个目标,就一定会去用尽一切办法去学这个本事,至于他喜不喜欢,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都不重要。”

“这就是对比!”

“同样,我们再假设一个场景。假如现在一个人被关在一个悬崖上面的房子里,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解开大门上的锁,一个时辰后,这个房子就要坠入悬崖,而解开这个锁的前提,要先学习墙上解锁的规律。此时,这个人为了活下去,他必须拿出全部的精力去学习,这样才能活命。而此时呢,这个人原本主观上是否想学习,是否有天赋,就变的不重要了,因为有一件生死大事在逼迫他。”

“这就是压力!”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学习只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罢了,而并非每个人都是打心底真心喜欢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读书之人无数,而圣贤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呢?”

“说句扎心窝的话,有多少人学习经史子集考上功名后,如果工作不需要,还会去用心钻研呢?”

李二和李纲第一次听到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学习,觉得很是新颖,但是细想想,虽然不觉得全对,但是还是有部分道理的。

“太子之所以不喜欢读书,完全是出于孩童的本能,一来呢,书本的东西吸引不了他;二来呢,太子从出生一开始就很优渥,既没有对比、也没有压力。所以,太子并不清楚读书是为了什么,单纯的就是认为陛下让他干嘛,他就得干嘛,至于内心是否真心想,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也有古语来验证这句话,就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陛下、少师,我之所以让太子出去,虽然表面上是去玩,其实这个过程中,也是让他接触这个社会,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要让他有概念,有对比,要让他知道,他的幸福生活,不是白来的,是有很重的代价的!”

“陛下之所以雄才大略,就是因为陛下经历过困苦,知道天下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百姓是什么样子的,这种在许多压力下而得到的江山,陛下才额外的珍视。陛下难道不喜欢玩吗?但是陛下更知道这江山的来之不易!”

“所以,臣也要让太子知道,陛下的江山来之不易,而他作为继任者,要如何去守护陛下的江山?”

“生硬的训道和打骂,不会让太子领会这些,只能激起太子逆反的心理。所以,臣想让太子有自己悟到这个道理的一天,这样,太子就会主动的去学习。”

“还有,臣让太子多接触一些民生,也是要让太子知道未来自己的子民是如何生活的。为何陛下为明君?就是因为陛下知民,知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

“如果以后的帝王都逐渐的远离了民,那么这个国家就危矣了,‘何不食肉糜’的故事还未远去,不可不防啊!”

“好!”李二突然叫了声好。

“国泰所言甚好啊!爱卿的话,也勾起了朕许多的回忆。”

“想当年,前隋民不聊生,朕自小便从了军,见过了太多的战乱,也见识到了百姓们的不易。同时,朕也知道了,君王昏庸,则百姓就会抗之。”

“君王就好像这水中之舟,而百姓就如这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朕上位之后,志在励精图治,还百姓朗朗乾坤,不敢有一丝懈怠,正如国泰所言,并非朕不喜玩乐,而是朕知道,这天下苍生,都系于朕一身啊!每每想起,都如履薄冰。”

“国泰说的对,这太子没有跟朕一般经历过这些,自然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就需要让太子明白,他是太子,他的未来、他的责任是什么。这样才能好好的学习啊!”

见李二都这么说了,李纲也不好再抬杠了,况且,他深思了李丰田的话,虽然不完全认同,但是有一部分他认为还是有道理的。

李二转过头,对着李纲说道:“少师之前远离朝堂,有所不知,这李国泰,乃是朕破格提升的,就是因为此人想问题都与常人不同,并且精于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