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安棋局(2 / 2)

患。

于是,两人在书房中密谈良久,策划着如何在暗流涌动的朝堂中,斩断那层潜藏的黑暗势力,为蜀汉开辟一条崭新的光明之路。

夜幕降临,星辰熠熠,长安城内的灯火明灭不定,在如此动荡的时局中,新的篇章已然悄然展开。

夜色渐深,刘邦与姜嗣已经在书房中将计划的细节研讨得淋漓尽致。

烛光跳跃,映照在刘邦坚毅的面庞上,他的目光中透出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身旁的姜嗣感受到无比的坚定。

“姜嗣,这次行动决定蜀汉未来,你要明白,没有任何闪失的余地。”刘邦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陛下放心,姜嗣定不负所托。”姜嗣毫不迟疑地回答。

他知道自己的肩上承担着何等重担,但内心的忠诚让他充满了勇气。

刘邦微微点头,随即从案几上拿起一张地图,展开于桌前,指尖划过地图上蜀汉的形势,“我们要做的是先稳住内部,对徐壕等人,要循序渐进地拔掉他们的羽翼,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举击破。”

“是,陛下。”姜嗣一边记录刘邦的指示,一边开始在心中谋划如何配合这些计划的执行。

“此外,徐美人那边,我会暂时放软态度,给她一些甜头,但必须有章法。”刘邦继续说道,“这帮人今非昔比,不能掉以轻心。”

姜嗣想起徐美人那双暗藏心机的眼,总觉得有些不自在,他略带犹豫地问,“陛下,是否需要从她着手,先行试探?”

“不可,她是我们的诱饵。”刘邦斩钉截铁地回复,目光直视着姜嗣,“我们必须等待,等待她和徐壕露出破绽。到那时,我们要迅速而准确地采取行动。”

刘邦的眼中透出一股深邃而笃定的神情,这种目光让姜嗣心安不少。

他知道,刘邦并非只凭冲动行事,而是已将所有可能的变数都考虑在内。

两人再次交换眼神,那是对于未来的默契与共识。

策划完毕后,刘邦起身整理衣袍,转身对姜嗣微微颔首,“此次行动,关乎全局,一定要有所准备,任何小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

“谨记陛下教诲。”姜嗣恭敬地回应,对刘邦的策略已经心服口服,决心全力以赴。

夜已深邃,书房的灯火渐弱,但在这昏黄的光影里,新一阶段的计划已然铺开。

刘邦与姜嗣各自怀着自己的使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动荡。

而这场舍命的较量,是为了蜀汉最终的振兴,更是为了那片内心已然明朗的天地。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的墙上,姜嗣神色凝重地走进刘邦的寝宫。

他知道,这一天,他们将开始落实一个新的计划。

刘邦站在窗前,凝望远方,思绪正如晨风般快速飘散。

“陛下,”姜嗣低声道,打破了宁静,“关于昨日所述之事,我思考再三,觉得可以从大臣李勉入手。”

刘邦转过身来,略显兴趣地看着姜嗣,“李勉?他虽名声清正,但似乎从未在朝中激起太大波澜。”

姜嗣点头,缓缓道,“正是因为他不与宫内相关,又在地方有清廉之名,才可让他重新撰写证据,再引导舆论扭转,逐步弹劾徐壕一派。”

刘邦思忖片刻,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有理,李勉若能撼动徐壕的地位,必定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利刃。再者,随着徐美人与徐壕的关系恶化,必然引发连锁反应。”

姜嗣紧接着补充道,“有朝中大臣逼迫,她必然无暇顾及其他,徐壕再难以稳固他的势力。”

两人将计划细致化,分析着可能会出现的变数及其对策,刘邦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准备实施。

随即提笔,在纸上写下数名大臣,将作为接下来密切观察对象。

突然,刘邦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张绍,似乎也在蠢蠢欲动。必要时,他亦可成我们弃卒,关键无篡位之心。”

姜嗣心头一亮,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张绍虽不似徐壕般有实权,但却常在暗中搅局,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为我们所用。”

刘邦颔首,继续说道,“一旦张绍的行踪被人诟病,我们便能趁势施压,切断他与徐壕的联系。”

两人心思缜密,细细推演每一个细节,仿佛在下着一盘巨大的棋局。

刘邦心中越发笃定,他的眼神坚定无比,他知道,不远的将来,蜀汉的内部分歧将有新一轮的整合,而这场侯爵与小人的较量,注定将撼动整个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