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国家(1 / 2)

没在朝鲜上多说,林煜最后目光投向日本。

“从地缘环境来看,日本与华夏、朝鲜、蒙古、天竺其实都不一样,因为日本是个非常纯粹的岛国,这也意味着论封闭性,就算华夏都比不上日本。”

林煜说道:“可事实上却是,日本虽然建立了所谓‘万世一系’的王朝制度,连大宋(赵光义)都对其感到羡慕。但实际上的日本,从建国之初,便长期保持着分裂割据。”

“日本看似是满足了统一必须的地缘封闭条件,但它同样也有着致命缺点。”

“在地缘环境上,日本封闭却并不统一,它的地形是由三座大岛(没有北海道和琉球)与数千座小岛组合而成,这就是天然的分裂趋向。”

“而日本除了岛屿太多以外,它的主要地缘特征又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中央,将它的国土给均匀的分割为了太平洋与日本海两侧。”

“它的山地丘陵面积更是占据总岛面积的71,且多数都为火山,其本身又处于地缘板块的交界……简单来说,就是日本所处的地缘环境,特别容易引发地震,也就是地龙翻身的自然灾害。”

“日本的平原则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但规模很小,较大的只有石狩、越后、浓尾、十胜这几片,面积最大的则是所谓的关东平原。”

关东平原这时已经有所开发,并在随后20年间,引爆了“亨德之乱”。

林煜继续说道:“日本的完全封闭性,让它能够比华夏、朝鲜更容易形成统一。但同样的,群岛的地缘结构,又让统一的日本,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专制集权。”

“群岛、多山让日本变得诸侯割据,即便效仿大唐,建立了律令体制的王朝,也不过是东施效颦。”

“就连幕府,也是在这种特殊地缘环境下,所诞生的畸形产物。”

为何畸形?

因为幕府的本质,只是代理的临时朝廷,换到中原王朝这边,开幕以后,后面肯定要跟着夺权开辟新朝。

可日本不行,幕府只能这么别扭的存在着,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模式,来名义上驾驭日本诸国,达成形式上的统一。

如果说日本的诸国割据,有如一群饿狼混居,那幕府就是这里面的头狼。

它从未真正掌控这群饿狼,只是单纯能带着饿狼群们吃肉,等吃不上了,那头狼就该换一换了。

朱瞻基轻轻点头,想不到这地缘环境,居然能对一个国家王朝带来如此剧烈的影响!

日本从封闭中,换来了建立统一王朝的机会,但又因为群岛多山的可笑理由,而始终不可能真正建立一统,只能做名义上的日本国王。

这何其讽刺啊!

于谦对此同样也觉受益颇多,他本来只是想问林煜对华夏的看法,但林煜直接从地缘角度,给他解释了华夏文明的成因。

一切的开始,都只是因为脚下的土地叫华夏,所以他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华夏”。

林煜忽又说道:“地缘环境的决定论,本身其实也存在一定悖论,但只是用于表明华夏的民族国家形成,却也可以用作参考。”

地缘环境决定论存在悖论,但这不妨碍能够阐释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外部依据。

最主要的是,不用地缘来解读,林煜怕这两个学生听不懂。

于谦疑惑:“林先生,民族国家又是什么意思?民族、国家难道不是分开的两样?”

也不光是听林煜讲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族”的概念,虽然与后世的“民族”意思不太一样,但大体还是能够相对重合。

至少游牧民族,于谦和朱瞻基都能听懂,也能理解朝鲜民族就是指代朝鲜。

只是,民族、国家虽然大部分时候都能重合,但说到底这还是两种意思,哪怕最具备地域性的民族,也都是单一地代指在某块地生息的百姓。

民族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而且,民族国家又与华夏相交,再加上一开始讨论的中国。

这三者有什么关联性吗?

林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略微斟酌了一番语句,这才开口说道。

“说到民族国家,解释起来倒也并不复杂,我们还是回到之前的问题,中国与华夏之分。”

“自春秋战国以后,实际主旋律的中国便已经等同于华夏,再到汉朝的一统天下,又论证洛邑并非天下之中,中国就不再被作为都城代名词使用,而是与华夏逐渐重合。”

“等进入到最强盛的汉武帝时期,更是明确提出中国就是指代大汉的疆域,而匈奴便是中国之外的夷狄。”

“中国与华夏疆域等同,这个观点一直持续到了两汉相交,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真正有所改变,还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候,中国即华夏的话语权才被再次削弱,中国从地理代词重新回归到了正统名义。”

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这时期定都天下之中洛阳的魏国,才算得上是中国,也才有资格自称中国。

而吴国、蜀国不算在内。

简单来说,这俩直接被魏国给开除“国籍”了。

当然,这并不是最离谱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