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一切都想得挺好的,但是韩遂的西凉骑兵在进行了这次突然进攻之后,就又不再发动进攻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里边没有任何的动静,这可真是一场对于双方心理的高度博弈啊,所谓兵不厌诈,在战场上指挥将领时时刻刻都要对战场上的形势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你的对手也会揣测你的想法。 所以历史上很多经典的战役背后都会有相当复杂的局势组成与交战各方的临场博弈,有的时候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一方除了自身的军队实力与战略战术的安排以外,确实也还是需要一些运气成分的,比如刚好对手在与你所进行的博弈之中刚好撞到了你所设置的枪口之上,那么自然就能够突然取得很大的战场优势。 董卓让士兵保留防御漏洞这个心理战术只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效果,抓的是如果对手短时间内得了便宜再次发动进攻,会让对手误以为董卓的士兵还没有来得及重新进行防御部署,但是一旦时间稍微长一点,给了董卓足够的时间去进行防御漏洞的重新部署和增强,这个时候还留下一个十分明显的防御漏洞,那可就很难再唬到人了,对手一看就是你故意设置的陷阱,再傻的对手也不会上当了。 此时进攻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韩遂手中,但是董卓终于下定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了,既然韩遂的部队不来进攻,那么他就主动向允吾城发动进攻吧。 董卓命令手下的士兵开始进行攻城准备,特别是要将那些可以拆卸的攻城器械运送到前方去,允吾城的整体防守主要依靠天然的山体与一些依山而建的城墙,这种主要依靠山体走势进行防守的城池,通常会有许多地形相当复杂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既不利于进攻也不利于防守。 之所以说不利于防守,是因为有些地形复杂的区域,作为防守方会下意识的忽略掉它们的重要性,觉得进攻方不太可能会从这些地方发动进攻,于是反而就有可能成为进攻方打开局面的特殊所在地,只不过董卓没有孙坚手下那些擅长攀爬的猕猴军,所以似乎也不太能够去利用这些地形。 实际上整个允吾城东线的有效攻城距离很短,南线稍微长一点,但是董卓从东线发起进攻,要派兵围攻允吾城的话,就需要将兵力分散到东线和南线两端,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董卓的后勤补给线会有很长一段距离几乎完全暴露在了韩遂的西凉骑兵的攻击线上,这是董卓要发动围城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董卓所想到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之前他一直率兵进行防守倒是不太会出现后期补给线暴露在西凉骑兵攻击面前的问题,现在他的想法就是一次性带够足够一段时间攻城所需要的所有粮食补给,如果不能够在粮食用尽之前攻下允吾城,那么他就索性率兵撤退,反正既然没有办法给予后勤补给线足够的保护,那么索性就不使用后勤线了。 至于一旦攻城战开始,西凉骑兵会从侧翼和后方进攻自己的问题,董卓也想好了,那就是和对方硬刚到底,但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有充分的战前部署和将士的誓死执行才行的。 董卓说实话他对自己手下的这些军队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在面对西凉骑兵从后进攻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作战稳定性,并且不间断的攻城,自己心中也是没有多少把握的,但是事到如今也只能够赌一把了。 韩遂的主力部队实际上已经在几天前就来到了允吾城的东门内,但是韩遂一直都没有做出发动进攻的指示,而是耐心的等着董卓将攻城部队完全部署在城外,他只是命令城内的弓箭手不断的对城外的攻城部队发起射击。 允吾城内的箭矢数量充足,因此韩遂不需要太慌,先用弓弩在城内消耗敌军有生力量,然后再让西凉骑兵找准机会从侧翼与后方同时发动攻击,如果董卓的攻城部队出现了战线上的薄弱点,那么韩遂就会趁机率军出城与西凉骑兵一起攻击董卓的部队。 而如果董卓的部队在防御西凉骑兵进攻的时候表现得足够好,没有露出多少破绽,那么韩遂就会继续等待时机,他这两天收到的来自于允吾城北面与孙坚的部队的作战消息表明,孙坚的进攻虽然看起来猛烈,但是却压根没有办法动摇北门守军的坚固防守,反而使得自己损失惨重。 在得知这一点之后,韩遂就更加不慌了,他现在觉得自己很有把握同时防守住孙坚与董卓的进攻,局面正在朝着对他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 之前董卓不急着攻城,但是真正开始发动攻城了,他就心里边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韩遂城中的弓箭手数量相当之多,董卓手下没有盾牌防御的长枪兵损失不少,长枪兵其实才是一支部队的主要组成者,数量占比最大,因为不管是相比于骑兵,还是弓弩,还是剑盾兵,长枪兵的成本是最低的。 剑盾兵是冲在最前边维持阵型稳定性的精锐力量,古代士兵要想同时使用好剑与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使用弓箭和骑马射箭一样,都是一种相当考验个人技术的作战方式,精锐的剑盾步兵在挑选和训练的过程之中是要消耗不少资源的,而长枪兵就最简单了,对士兵的个人作战技巧的要求是最低的,也是数量需求最大的,他们也担任着非常很重要的责任,与对方的骑兵和枪兵进行肉搏战,以及保护好己方这边弓弩手之类的后方输出。 他们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炮灰,但是一旦长枪兵损失过多,出现了大量的士兵溃逃,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