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显通寺”(1 / 2)

五台山显通寺的故事与传说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古以来便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古刹——显通寺。显通寺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显通寺的创建与变迁

显通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中央,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最早的一座寺庙。它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相传,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醒来后询问大臣,太史官禀报说西方有圣人,其教法千年后将传入东土。于是,汉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秦景等人前往西域求法。使者们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这二位高僧被邀请至中国讲经授法,他们与使者们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于永平十年十二月抵达洛阳。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建造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

同年,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看中这里的风水,奏明汉明帝在此地破土建庙。由于五台山的地形与印度的灵鹫峰相似,且山中已有阿育王所置的佛舍利塔,二人决定在灵鹫峰脚下建寺。寺院落成后,初名大孚灵鹫寺。此后,经过北魏、唐、明、清等朝代的多次重修和扩建,寺院规模逐渐扩大,布局也更加严谨。至清代康熙二十六年,寺院正式更名为大显通寺,沿用至今。

钟楼建在外与山门斜着开

显通寺有四大奇观,其中“钟楼建在外”和“山门斜着开”尤为引人注目。一般寺院的钟楼都建在寺内,但显通寺的钟楼却偏偏建在了外面。这背后有着一段历史故事。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为了给母亲慈圣皇太后祈福延寿,将塔院寺从显通寺中独立出去,并建成了现在的大塔院寺。由于塔院寺的位置靠前,显通寺前面的牌楼、山门、钟鼓楼等建筑便归了塔院寺。为了弥补这一变化,显通寺只好另辟道路,重开山门,并在新开辟的道路上修建了木牌楼和这座大钟楼。这座钟楼不仅是显通寺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全山的总钟楼,具有号令全山的作用。

而显通寺的山门则是向东南方向斜着开的,这也是四大奇观之一。这同样是因为塔院寺独立出去后,显通寺没有了山门。原打算将第一重大殿观音殿改成山门,但由于空间狭窄,无法容纳一座大寺的山门,只好选择东南这个比较吉利的方向重开山门,形成了“山门斜着开”的现状。

丰富的殿堂与佛像

显通寺内殿堂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七座大殿: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观音殿内供奉三尊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因此也被称为三大士殿。大文殊殿内供奉着大小七尊文殊菩萨塑像,正中是大智文殊,骑着一头威武的猛狮。大雄宝殿则是显通寺的主殿,正中供奉着横三世佛,后面为三大士,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是五台山举行重大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无量殿是显通寺内的一座独特建筑,又名“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七处讲经九次之意。该殿四周没有檐柱,系纯砖所造,结构奇特,宏伟壮观。殿内供奉铜质卢舍那佛一尊,高两丈余,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传说与故事

显通寺不仅历史悠久,还流传着许多传说和故事。其中,关于铜殿的传说尤为动人。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宫廷政变,将娘娘李彦妃与少主打入冷宫。后来,少主在两位贤臣的帮助下逃脱,并最终登基为万历皇帝。为了感谢母恩,他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这就是显通寺内铜殿的由来。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赋予了铜殿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外,显通寺还珍藏着许多与高僧大德相关的传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文殊菩萨显圣的故事。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显通寺更是与文殊菩萨有着不解之缘。相传,在显通寺的某次法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五彩祥云,随后文殊菩萨以千种形象显现在众人眼前,有的骑狮,有的持剑,有的结印,皆庄严慈悲,令在场僧俗弟子无不顶礼膜拜,心生欢喜。这一景象被视作文殊菩萨对显通寺的特别加持,也使得显通寺在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除了文殊菩萨的显圣传说,显通寺还流传着许多高僧修行的故事。这些高僧或在此闭关悟道,或在此弘扬佛法,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信徒在修行路上勇猛精进。比如,唐朝时有一位高僧,名叫法照,他曾在显通寺内闭关修行多年,终得开悟,创立了净土宗的一个支派,对后世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显通寺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古老的经卷、精美的壁画、珍贵的佛像等,这些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见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背后,往往也隐藏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为显通寺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综上所述,五台山显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