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1…(2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794 字 1个月前

般。

1日之后,即沮授审配2人扎营那日的后天。

清晨卯时。湛蓝天空旭日初升,霞光万道…

肥如南侧、1望无际的渤海碧涛之上,遮云蔽日的樯橹,如同会移动的森林1般,密密麻麻出现于海天相接之处。

1切皆如田豫所料。

公孙度的海军,如期而至。

那么问题来了…

沮授、审配2人的确已结寨布防不假,然而…

袁熙、牵招、田豫等众人,而今何在?

约莫不到两刻钟的时间,那遮天蔽日、高耸如林的船队,便已稳稳停泊在了这片海域的暗礁区外。

随后,1艘艘小船入水,搭载着数不清的兵卒登岸、列队、集结。

又过了半个时辰,无边无际的兵卒,已经将这处原本空旷辽阔的海滨占得满满当当。

随后…

两面大纛迎风招展。

1面大纛字数较多,其上赫然为“辽东侯、平州牧公孙”。

这是公孙度的大纛。

由这面大纛可看出,公孙度根本不鸟大汉朝廷。

首先,大汉朝廷根本不承认公孙度自划的“平州”;

其次,这所谓“辽东侯”,实则是公孙度本人自封!

曹操生前,也不过表荐公孙度为“平宁乡侯”而已。

而另1面大纛内容较为简单,仅仅写着“度辽将军公孙”。

牵招的情报果然准确无误。率军者,正是曹操生前所封的度辽将军公孙康。

身材并不高大的公孙康,扶剑牵马,昂然走到这无边无际的大军之前。

“呛啷”1声,其人抽出腰间雪亮的宝剑。

“众儿郎!夺回辽西、右北平2郡,剑锋直指幽州,便在今日!你等建功立业、授田荫子,便在今朝!众儿郎,随我冲!”

公孙康也并非1无是处。

至少其人还懂得如何喊营销口号。

而且,其人之营销口号,准确把握住了士家,也就是兵卒们的心思。

于是乎…

“建功立业、授田荫子,杀!”的呼喝之声,1时间沸反盈天。

数万兵卒齐声呼喝之声,尽管隔着78里地远,也还是传到了沮授、审配2人的营寨之中。

2人此刻顾不得惊诧,更顾不得破口大骂,那天杀的袁熙及田豫等人,而是迅速召集各自部曲中的校尉、军司马,令这些军中的中级军官迅速迎战。

“诸君!敌军已近在眼前,某等速速迎战!”

万幸,在经过去年卫府邺城之围后,这些所谓“精锐”的心,已经大了许多。

是以,这些“精锐”兵卒们虽然心中慌得1批,动作却丝毫不显乱。

更何况…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在“田畴辞封”事件中,曾先后出现4位关键人物。即夏侯惇、曹丕、荀彧、钟繇。

这4位人物,无1例外,都是田畴的支持者。这也是田畴“逆龙鳞”之后还能善终的重要原因。

世子(曹丕)以(田)畴同于子文辞禄,申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亦以为可听。太祖犹欲侯之。(田)畴素与夏侯惇善。--《魏书田畴传》

虽然书无明载,但4人与田畴交往的幕后逻辑,大致可以推断。

先说荀彧与钟繇。

荀、钟2人虽然籍贯相同(颍川),但政治取向却完全不同。

钟繇是“霸府政治”的坚决拥护者,也是汉廷魏国(213-220)的首任相国;荀彧则“心存汉室”,坚决反对曹氏篡权。

太祖馈(荀)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魏氏春秋》

魏国初建,(钟繇)为大理,迁相国。--《魏书钟繇传》

那么,此2人在“支持田畴”事件中,为何立场相同呢?

这是因为郭嘉。

郭嘉死前(207)曾建议曹操,要对河北大族“加以安抚,渐臣使之”,即笼络延揽幽、冀、青、并的头面人物,并逐步建立君臣关系。

曹操给田畴授官,其实就是在践行郭嘉的遗志。

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郭)嘉之谋也。--《傅子》

郭嘉的另1重身份,便是颍川名士,与荀彧、钟繇同乡。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魏书郭嘉传》

因此,荀、钟2人虽然政治立场各异,但念及乡党旧交与郭嘉的面子,还是可以戮力同心,声援田畴的。

这便是后来曹操1再拉拢士大夫的重要原因之1。

再说曹丕。

曹丕是个颇富心术的人物,他对门阀名流的拉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田畴并非曹丕的拉拢对象,曹丕支持田畴,更多是在拉拢荀彧与钟繇。

按《魏书》记载,曹丕对荀彧“曲礼事之”,对钟繇更是极尽肉麻,乃至赐釜铭文,还互赠美玉。

文帝在东宫,赐(钟)繇5熟釜,为之铭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魏书钟繇传》

这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