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1 / 3)

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766 字 1个月前

吕范的反应、以及其人对诸葛亮的提问,充分证明了1点:

诸葛亮先拜访吕范之举,是何等的英明。

对于此问,诸葛亮正色而答。

“吕先生,实不相瞒,左将军不甘居于人下、而江东与岭南唇齿相依,是故,若卫将军顺流而下、直取江东,则左将军必将竭尽全力助吴侯抵抗卫将军!”

诸葛亮语气真挚而恳切,且丝毫未遮掩刘备的野心。

吕范能力虽远不及周瑜,却也绝非平庸之辈。

这1点,实则同样是孙权重用吕范的1大原因。

前文已提及,因救吴老夫人1事,吕范对孙策兄弟可谓恩重如山。

因此孙策兄弟对吕范亦报以同宗之礼:“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吴老夫人)前。”

自此,吕范在东吴集团中获得了近乎“异姓宗室”般的显赫地位,以亲疏待遇而论,其人大约与周瑜相似。

(孙)权母曰:“(周)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1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指孙权)其兄事之!”

摘自《江表传》

客观评价,吕范的文武才略远不及周瑜,不过正因如此,他受到的猜忌亦远少于周瑜。

结合吕范对孙氏兄弟的恩情,以及其人与孙权的私交,特别是吕范也并非凡俗之辈等因素综合考虑,孙权重用吕范便不足为奇。

1言蔽之,吕范具备1定的军、政能力,但其能力又不会超出君主的心理阈值,即“功高而不震主”;

加之吕范对孙氏兄弟曾有救母之恩,具备异姓宗室般的特殊地位,又始终对孙氏忠心耿耿,因此吕范获得异乎寻常的圣眷恩宠,便也顺理成章。

周瑜在世时频表忠心,却屡遭孙权的疑心与掣肘;

吕范在世时奢靡僭越,却始终能够得到孙权的宽宥与回护。

是时(孙)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周)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摘自《吴书之周瑜传》

综上所述,能力不俗的吕范,对诸葛亮的坦诚便极为满意。

“孔明先生之意,某已知之。左将军之决心,某亦知之!然则…

范于心中虽欲全力抵抗卫将军,亦不可代吴侯而决此事。是以,孔明先生须随范面见吴侯,当面向吴侯痛陈利害。

孔明先生既如此坦诚,某便不再相瞒,而今江东之臣属,实分为3者:

1者乃破虏将军(就是孙坚孙破虏)旧部;2者乃某等江北流寓江东人士;3者则为江东本地士人。

此3者而今各有打算,故而,将来或战或降,须由某之主公吴侯统1此3者之所想!”

前文曾多次提及,孙权家大业大,麾下吃饭的人多,花花心思自然也多。

如果都像刘备那样1穷2白、派系统1,那众人想法自然就简单,也更容易团结1致。

始终默默旁观的陈到,此刻骤然向吕范行礼、并忍不住开口问道。

“吕先生,某乃先生之同乡、汝南陈叔至。某有1事不明,请先生不吝赐教。”

吕范向自己这位汝南老乡还礼后,微笑着颔首。

“叔至不必如此多礼,某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到闻言、侃侃而谈。

陈到所说之内容,仍涉及到“察举制”。

在察举制度下,出仕需要乡举里选,即通过“乡论”出任州郡吏(功曹、治中、别驾等),之后举孝廉、茂才,获得身份之后,再由吏为官。

这种晋身渠道,在两汉时期,被称作“正途”。

而脱离了本籍的士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做官,只能依附地方军阀,通过进入军阀幕府,寄希望于主子赏识,从而获得1些“伪职”。

这里便不得不再次强调并解释1点:

孙策渡江创业之时,其人名义上仍依附于袁术。

佐证便是《后汉书》记录孙策东渡时,照例称其为“袁术(部)将”。

是岁,扬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繇军败绩,孙策遂据江东。

摘自刘宋范晔《后汉书之献帝纪》

彼时,袁术是左将军、扬州牧;孙策不过是1介杂号校尉(按《孙讨逆传》,汉廷授予孙策的职务为“怀义校尉”)。

双方在政治声望、职官位阶上,可谓判若云泥。

以是故,跟随孙策渡江的将领,有许多曾复归于袁术麾下。

例如周瑜在东渡战役结束后曾返回寿春,担任袁术所署居巢长,事见《周瑜传》;

孙策族兄孙香始终未曾抛弃袁术,最终殉难于寿春,事见《孙贲传》注引《江表传》。

此处不再水文。

综上所述,孙策兄弟的职位大抵来自袁术任免,本身就是“伪职”。

因此他们在给自己麾下臣属敕封时,必须加1前缀“领”或“行”字,即临时代理,其法统便很值得商榷。

在这种环境下,江东土著有着“著籍本地”的优势,无论是战是降,他们的宦途均不受影响,因此消极怠工。

但是淮泗集团与孙坚旧部,均属于流寓人士,为了自己在江东新占的1亩3分地,便不得不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