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7(2 / 3)

面享用着麻辣鲜香的小火锅,1面支棱起来耳朵仔细倾听远征之人的讲述。

而黄忠、文聘2人,则因听得过于入神,而忘了动箸,任由其2人面前的小火锅“咕嘟咕嘟”沸腾飘香。

就在卫府众人听到在乌孙国,赵旻率军化被动为主动、搜索伏兵踪迹之时…

赵旻忍不住连连咳嗽起来、打断了众人的讲述。

黄忠、文聘2人新降,赵旻还不愿这2人知道太多隐秘之事。

赵旻呵呵1笑。

“诸君,此事涉及卫府远征之隐秘,不可再继续谈论,来年我仍需再次率军远征西域、重设大汉西域都护府。”

赵旻这厮…已经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远征之众人恍然大悟,登时对此讳莫如深、转而谈论起凉州、益州之所见所闻。

犹如百爪挠心的黄忠、文聘2人这个恨啊!

周瑜眼眸1转,轻轻碰了1下身旁的太史慈,压低声音道。

“子义兄,呵呵,西域恐已为主公所定矣!”

太史慈没有瑜哥那么逆天的智商,但其人毕竟曾身为1方诸侯,该有的情商、城府丝毫不缺,是以其人微微颔首。

“公瑾,主公既对此讳莫如深,某等便暂且不提此话题,待今夜某等再详谈此事亦不迟。”

周瑜颔首。

“子义兄所言极是!”

待晚宴结束,卫府众人各自散去,赵旻亲自安置黄忠、文聘在卫府暂住。

“汉升、仲业,不知你2人家眷今何在?”

这对老乡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黄忠抱拳道:“回主公,某随故主刘镇南之从子刘磐定长沙之乱时,妻儿皆已殁(死于战乱),其后不久刘镇南遣某随黄祖征江东,为刘玄德所擒。”

也就是说…黄忠如今成了老光棍。

赵旻歉然抱拳。

“将军不必伤心,骠骑将军正坐镇南阳,旻必托骠骑将军为将军觅得良配。”

这时代之人的风俗习惯之1是:择偶找本地同乡。

为免黄忠伤心,文聘赶忙向赵旻抱拳。

“主公,聘之家眷皆在南阳宛城,尚需骠骑将军妥善照拂。”

赵旻秒懂。

文聘叹气的原因,大概率是因其人漂泊在外近1年、思念亲人之故。

张绣在南阳坐镇数年、威望颇高且熟知南阳豪族情况,所以其人1定不会亏待文聘家眷。

赵旻安慰文聘1番后,试探地问道。

“仲业可愿将家眷迁至许都?”

文聘犹豫片刻后抱拳道。

“主公,实不相瞒,聘极思念妻儿,如主公暂无他事,可否准聘返宛城探亲?”

赵旻笑着抱拳还礼。

“仲业何不早言?明日仲业便可离去…1月可好?”

文聘大喜。

“聘多谢主公高义!1月便足矣!”

赵旻含笑颔首后,复又看向黄忠。

“汉升将军是否有意再续弦?”

【作者题外话】:那可耻教授居然认为郭嘉“十胜十败”是曹操的“隆中对”?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那只是嘴炮而已!

在袁曹争霸的历史背景下,荀彧曾提出“4胜论”,即从“度、谋、武、德”4方面,论证曹操优于袁绍。

同时代的郭嘉,也曾提出“十胜十败论”。其立论根基与荀彧相同,可见这种自我激励的行为,在曹营内部非止1例。

注:4胜论见《荀彧传》,十胜论见《傅子》,文多不引。

有鉴于此,后世读者往往会认为“4胜论”、“十胜论”代表着历史大势,甚至因此钦佩荀彧等人的高瞻远瞩,但实际则不然。

“4胜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曹操是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所以曹营方面的言论才能得以保留。

从史料记载看,沮授、田丰、许攸、审配的才华并不在荀彧、郭嘉之下,他们彼时也必然为袁绍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战略见解。只不过由于袁绍的失败,其谋主的言论便无法得到广泛宣传,最终归于散佚。

1言蔽之,即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推过程。认识到这1点,便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通过爬梳线索,可以发现无论是荀彧提出的“4胜”还是郭嘉提出的“十胜”,与真实情况均相去甚远,只不过是“成王败寇”逻辑下的历史书写。

《荀彧传》记载了4胜论,《郭嘉传》注引的《傅子》则记载了十胜论。

概而论之,4胜论是从“度、谋、武、德”4方面展开论述,十胜论则是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方面展开论述。

比对《荀彧传》与《傅子》,可知郭嘉的立论与荀彧几乎完全1致,连措辞也高度相似。

(袁)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曹)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魏书荀彧传》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傅子》

《傅子》的作者是傅玄,他与《魏书》作者王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