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4(2 / 3)

何?”

淳于琼在抚须半晌后,用力拍了1下自己大腿。

“兄长勿忧,纵使弟豁出老脸,亦要使从文应承此事!兄长勿忘,赵从文大半族人,而今仍在真定。”

袁绍又惊又喜。

其人心中感叹:我唤仲简至此秘议立嗣之事,当真英明至极!

于是乎,袁绍硬撑着坐起身来,向淳于琼作揖。

“如此,便有劳仲简!兄感激不尽也!”

淳于琼自谦1番后,忍不住问袁绍。

“然则…兄长,如若河北豪族不认圣旨…我等又当如何?”

袁绍冷哼1声。

“皇命不可违也!”

淳于琼这个大明白、大清楚,终于懂了。

如是般,其人不再犹豫,取来文房4宝,“唰”、“唰”、“唰”写下1篇言辞恳切、情深意重之书信…

这便是这时代的华夏士人,文武双全那是标配!

匆匆写就之后,淳于琼将此书信递向袁绍。

这封书信的内容,几乎皆是叙旧、攀交情之言…

淳于琼作为昔年赵云的老上司,也有资格这么做。

所以,袁绍迫不及待地接过书信,抚须仔细品读1遍后连连颔首。

“甚善!甚善!仲简之言深得我心!便如此!”

淳于琼颇为自得。

“兄长,既如此,弟即刻令信使送出此书信如何?”

袁绍摇了摇头。

“不妥!不妥!”

淳于琼愕然。

“兄长,有何不妥?”

袁绍指着淳于琼。

“有劳仲简亲自为我送去此书如何?”

在张郃被郭图逼着叛变之后,袁绍如今也只能指望淳于琼。

淳于琼无奈之下,只好同意此事。

袁绍却得寸进尺。

“仲简,事不宜迟,你即刻启程、连夜赴白马城见颜良,再与其人同赴许都…仲简不妨向颜良明言,我有意与从文求和,请其人放心撤兵返回许都。”

淳于琼躬身抱拳。

“兄长英明!”

袁绍摆了摆手。

“我若再与从文为敌,袁氏恐将由河北豪族做主也!仲简休要再多言,速去速回!”

袁绍心中之所谋,已经接近大功告成。

淳于琼见袁绍确实着急,便不敢再怠慢,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其人刚刚出大将军府,迎头便遇上辛评。

淳于琼只见辛评神秘1笑。

桂阳郡郡治郴县,桂阳太守衙署内。

此时此地,灯火通明。

因刘备在此时空中,与南阳郡新野县无缘之故,所以其人麾下除慕名来投的南阳魏延之外,再无其他南阳士人。

所以,邓芝、来敏、郝普、傅肜(音同容)等等在新野投奔刘备、后成为历史上蜀汉重臣的南阳士人,都已便宜了张绣。

综上所述,刘备此时的班底,在被赵旻挖去黄忠之后,仅余关、张、诸葛亮、魏延、陈到、简雍、孙乾、刘琰、糜竺及糜芳等人。

都不用与经常哀叹人到用时方恨少的赵旻对比,仅相比于遗产丰厚的孙权,刘备简直不要太可怜。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刘表)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蜀书先主传》

显而易见,“上宾之礼”只是初见面的客套,“使屯新野”才是刘表的真实目的。

即刘表欲借刘备的“武勇”,来抵御曹操的兵锋。

据此可知刘表对刘备的真正定位,与昔日的张绣并无差异,即镇守荆州北部的外藩。

建安7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军与刘备连战,夏侯惇、于禁等人还1度失利(见《李典传》)。

另按《杜袭传》,此次荆州方面出动的兵马规模达到“步骑万人”,1举攻破了沿途的西鄂,可知刘表对此次北伐颇为重视。

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杜)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5十余人,与之要誓。--《魏书杜袭传》

注意:司马彪《9州春秋》称刘表军北伐发生于建安6年,实际按《武帝纪》、《刘表传》、《先主传》可知是年(201)双方并未发生武装冲突,此役当在翌年。

屌丝的逆袭第6部:《君子无隔年之仇》上演。

然而此役之后,便不见刘备领兵出征的记载,他此后向刘表提出的北伐建议也无1例外遭到否决,甚至连本人的驻地都被移至樊城,动辄被召至襄阳宴饮,彻底失去了独立地位。

这1事件无疑反映出刘表与刘备的关系出现裂痕。而背后原因,在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令刘表怀疑起刘备的忠诚。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蜀书先主传》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的现象,早在刘备北伐之前便已出现。这也是刘表“疑其心,阴御之”并将刘备调离新野,移防樊城的根本原因。

刘备屯驻新野期间招徕人才的相关记载,既发生于客居荆州时期,便难免有挖刘表墙角的嫌疑,因此出于为尊者讳的需要,此事在《先主传》中仅被草率提及。